【因】大病瘥后。血气津液未平复。余热未尽。若因劳动。再发热为劳复。孙真人云。新瘥后、当静卧以养血气。慎勿早起梳洗。以劳其体。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烦。凡此皆令劳复。喻嘉言云。

劳复乃起居作劳。复生余热之病。

【证】舌红淡。或微有白苔。身发热。肢体疲倦。懒于言语。或自汗出。神志虽清。沉迷欲睡。

饮食无味。陶氏云、劳役使血气沸腾。而邪热遂还于经络而发热也。谓之遗热。

【脉】凡劳后发热。在表脉浮。在里脉沉。气弱脉细。

【治】大凡热在表者。脉浮。宜汗解。热在里者。脉沉。宜下解。小柴胡汤。随证增损和解之。

或然汗出而解。或战而汗解。气弱脉细而复者。补中益气汤。劳神而复者。宜归脾汤。杨仁斋云。

《千金》治劳复。以麦门冬汤。(麦冬、甘草、粳米、人参、黄、当归、柴胡、知母、姜、枣、水煎服。)若身热食少无力。以柴胡三白汤。(人参、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姜、枣、煎服。)心烦不安者。

加麦冬、五味。口渴加花粉、知母。阴火动。加黄柏、知母。走精加牡蛎。心烦口苦痞满。加枳实、黄连。不眠加远志、竹茹、辰砂。吴又可云。劳复者。大病后因劳碌而复。复则复热。诸症复起。惟脉不沉实为辨。轻者静养自愈。重者必大补。以调其营卫。待其表里融和方愈。误用攻下清凉。必致不救。安神养血汤。(茯神、枣仁、当归、远志、桔梗、甘草、地黄、陈皮、龙眼肉引。)若身热虚烦不寐。或食少无力。用参胡温胆汤。

(人参、柴胡、茯苓、枳实、橘红、半夏、甘草、姜、枣。)加枣仁、远志。气虚烦呕。竹叶石膏汤。渴甚。去半夏、加知母。倍花粉、若虚热不止者。《千金》麦冬汤。(方见前)【廉勘】劳复之证。吴坤安分挟邪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更为清明。采录于后。

一夹邪劳复感症瘥后。元气未复。余邪余热。留结于中。稍加劳动。或复受外邪。其热复作。即或多语梳头洗面更衣。皆能致复。既复复热。宜枳实栀豉汤主之。以豆豉彻表邪。栀子清里热。枳实开胸中余邪之结。凡治夹邪劳复。当以此方为主。如兼呕恶痞满。痰结胃府。加半夏、竹茹。如阳明胃热。舌黄口渴者。加黄芩、连翘。如食滞中宫。胸脘饱闷者。加楂肉、麦芽。如复受表邪。必兼头痛恶寒。加薄荷、葱白。如兼寒热。寒多加桂枝、苏叶。热多加柴、苓。一二剂后。必复汗而解。此屡试屡验者。不可妄投补中。以致闭邪增病。

二气虚劳复亦有瘥后余火余邪已尽。止因正气大虚。因劳复热。微兼恶寒。四肢倦怠。无气以动。脉虚右大。舌润无苔。胸膈宽畅者。此真气虚劳复也。宜补中益气汤。甘温补中。升柴须蜜炙。若汗多恶寒者。归建中汤最妙。

三阴虚劳复热病伤阴。肾气已亏。稍加劳动。微挟风寒。其病复作(热伤阴液、肾精亏乏、劳动即复、受外邪亦是劳复)。症仍头痛。发热恶风。舌燥口渴。六脉浮数者。此阴虚劳复也。凡复症必兼风寒外邪。仍宜栀子豉汤。加葱白、薄荷、鲜生地、淡竹叶、麦冬、骨皮之类。微汗之。如见太阳。加羌活。阳明。加葛根。少阳。加柴胡。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