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论)夫痈发于外。人可得见者。犹为危急之疾。况隐伏肠间。痛无定处。又不可得而见者乎。
盖痈疽五发。在外则为发背、发脑、发眉、发须、发颐。在内则为肠痈、心痈、肾痈、肺痈、脐痈等患。治之得法。尚庶几焉。一着小差。枰棋去矣。何则。肠痈为病。身皮甲错。腹皮紧急。如肿之状。而按之濡。体无哄热。腹无积聚者。此积阴冷之所致也。当以湿药调之。
发汗无汗。洒淅恶寒。小腹肿强。而按之痛。小便涩数。其候如淋者。此内结热之所致也。
当以凉剂利之。其脉迟紧。脓未成者可下。其脉洪数。脓已成者不可下。甚者腹肚胀大。转侧闻有水声。或绕脐生疮。脓汁穿出。或脐中常常出脓。或大便屡下脓血。凡此皆为恶证。
其间寒热气急。烦渴悸惊。呕恶唾脓。咳嗽痰涎。自汗自利。如寻常发痈之状。亦类有此。
妇人尤多得之。内经有曰。息贲病、有人得之二三年。遍身微肿。其后大便与脐俱出脓血。
遂至不救。此亦肠痈之类。
寸口脉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营。数则为卫。卫下降。营上升。遇热则营卫相干。
血为浊败。小腹痞满。小便或难汗出。或复恶寒。脓为已成。设脉迟紧。聚为瘀血。血下则愈。脓成引日。又诸浮数脉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者。当积有脓。脉滑涩者小肠痈出血者也。千金方云。官羽林妇病。医何以知林妇腹中有脓。为下之即愈。答曰。寸口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营。数则为卫。卫数下降。营滑上升。营卫相干。血为腹满痞坚。小便或涩或复汗出。或复恶寒。脓为已成。设脉迟紧。即为瘀血。下则愈。
方
当归煎
(出圣惠方)
治肠内生痈肿。令人心隔间气滞。急痛、壮热、呕逆。小
便黄赤。腹表发肿。肿中夜间如汤沸声。速须救疗。
当归(一两)没药(三分)麝香(半两细研)乳香(半两)桂心(半两)朱砂(半两细研)黄(三分)漏芦自然铜丁香(各半两)木香(三分)芎(各半两)麒麟竭(二分)槟榔云母粉沉香甘草白蔹白芷密陀僧(各半两)赤芍药(三分)野驼脂(三两)黄犬脂(三两)生地黄(半斤绞取汁)上药除脂外为末。银锅内用好酒五升。
慢火煎去二升。即下地黄汁。更煎渐脓。次入野驼脂。不住手以柳木篦搅如膏。即下药末。
更搅令匀。以瓷盒盛。每日空心。午晚间以甘草酒下一弹丸大。取涂贴患处。亦良。
木通散
(出直指方)
治肠痈热证。腹痛而强。发热恶寒。小便似淋。脓未成者
用此。
薏苡仁木通葶苈(炒)甘草(炙)川升麻桔梗桃仁(浸去皮炒)赤茯苓牡丹皮(各一两)生干地黄甜瓜子败酱赤芍药(各一两半)大黄(半两)朴硝(一分)上为散。每服三钱。井水一盏半。姜五片。煎服。
犀角丸
(出圣济总录)
治肠痈。并一切痈疽、发背、肿毒。
犀角屑(一两半)巴豆(十粒去皮心炒研去油)大黄(三分蒸三度锉)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去汗半两)黄芩(去黑心)防风(去叉)人参当归(切焙)黄(细锉)藜芦(去芦头)山栀子(去皮)黄连(去须)甘草(炙锉)升麻(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饮下。加至四五丸。利下黄水为度。
牡丹散
(出直指方)
治肠痈冷证。腹濡而痛。时时利脓。
人参牡丹皮白茯苓天麻黄木香当归川芎辣桂(各三分)白芷薏苡仁甘草(炙各二分)桃仁(浸去皮炒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井水煎。食前服。
木通散
(出圣惠方)
治肠痈小便不利似淋。腹中苦痛。寒热汗出。时时利脓。
木通(锉)薏苡仁(各一两)生干地黄(二两)甘草(炙微赤锉)桔梗(去芦头各一两)丹参(二两)麦门冬(一两去心)赤芍药(一两半)赤茯苓(一两)败酱(二两)牡丹(一两)黄(一两锉)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以小便利为度。
内补散
(出医方集成)
治诸发已溃。去旧生新。老人血气虚弱。宜补之。此溃
后服至愈而止。一名护壁都尉。及治肠痈冷证。痈疽等患。
人参当归川芎浓朴(姜制)防风白茯苓桔梗(焙)白芷辣桂黄(炙)甘草(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如不饮酒。楠木香煎汤下。诸痈热证。
黄栝蒌煎汤下。一方无白茯苓。
牡丹汤
(出千金方)
治肠痈。
牡丹皮(一两)芍药丹参生干地黄(切焙各二两)桔梗(锉炒)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甘草(炙)赤茯苓(去黑皮)败酱(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甜瓜子散治肠痈肿痛妨闷。气欲绝。
甜瓜子(二两)桃仁(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牡丹皮(各一两)川大黄(一两半锉微炒)川朴硝(一两)薏苡仁(一两)败酱(一两)当归(半两)槟榔(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牡丹散
(出圣惠方)
治肠痈未成脓中。痛不可忍。
牡丹(二分)川大黄(二两锉微炒)木香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三分)川硝(一两)赤芍药(三分)败酱甜瓜子(各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以利下脓血为度。
伏梁丸
(出外科精要)
治环脐肿痛。胃疮疽。
浓朴(姜汁制)茯苓枳壳(麸炒去瓤)白术人参京三棱(炮)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汤下。
梅仁汤
(出圣济总录)
治肠痈里急隐痛。大便闭塞。
梅核仁(四十九个去皮尖)大黄(三两)牡丹皮(一两三分)冬瓜仁(四两)犀角(镑一两半)芒硝(二两半)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
以下脓血三两行为度。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肠痈小腹牢强。按之痛。小便不利。时有汗出。恶寒
脉迟。未成脓。
赤茯苓(一两)甜瓜子(二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川芒硝(半两)桃仁(一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牡丹(一两半)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之。
大黄汤
(出圣济总录)
治肠痈。小腹坚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其上色或
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未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大黄(锉炒)牡丹皮硝石(研)桃仁(浸去皮双仁麸炒)芥子(各半两)上粗捣筛。
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牡丹汤
(一名瓜子汤出千金方)
治肠痈。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自汗出恶寒。其脉迟紧者。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洪数者脓已成。不
可下。
大黄(蒸)桃仁(去皮尖各十两)牡丹皮(一钱一字)栝蒌子(三分一作瓜子)芒硝(二钱)上锉散。以水三盏。煎八分。去滓。入芒硝再煎沸。不拘时顿服。一方用冬瓜子一升。无栝蒌子。未效用败毒散。删繁方用芒硝半合。瓜子五合。刘涓子用硝石三合。云、肠痈之病。小腹痞坚。或偏在膀胱左右。其色或白。坚大如掌热。小便自调。时欲汗出。其脉迟坚者未成脓。可下之。当有血。脉数脓成。不复可下。
姜黄散治内毒。
干姜(一两)大黄(一两)生姜(一两)皂角刺(九个)上用酒一碗。水一碗。
同煎至一半。去滓温服。滓、酒水各一碗。再煎温服。须用瓦器煎。
四圣散
(一名神效瓜姜散出直指方)
治肠痈痈疽。生于脑、髭、背、腋、乳、
便毒。神效。
生黄栝蒌(一枚去皮)粉草末(四钱)没药末(三钱)乳香末(一钱)上用好红酒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两服。两日服尽。大便顺下恶物妙。若干栝蒌则用两枚。一方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毒已结成。即脓化为水。毒未成即于小便中出。疾甚再合服。
以退为妙。
薏苡仁汤
(一名瓜子汤出千金方)
治肠痈。
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仁(二升)上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分再服。姚氏不用桃仁用杏仁。崔氏有芒硝二两。云、腹中疼痛。烦毒不安。或胀满不思饮食。小便涩。此病多是肠痈。人多不识。妇人产后虚热者。多成此病。纵非痈疽。疑是便服此汤。
瓜子汁
(出圣惠方)
治肠痈壮热恶寒。微汗气急。小腹痛。小便涩。或大便如
刀锥刺痛。或有浓。腹中已成脓。
瓜子仁(三合与水六协议研绞取汁)当归(切焙一两捣未)蛇蜕(一条烧灰研)上将二味末和匀。分作二服。用瓜子汁调下。空心日午服。下脓血瘥。
薏苡仁附子败酱散
(出鲍氏方)
治脉数身无热。腹无积聚。按之濡。此为肠痈
。及治腹痈有脓者。
薏苡仁(二两半)附子(炮半两)败酱(一两一分)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
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小便利为效。一方入生姜半分同煎。
鸡毛散
(出千金方)
治肠痈。
雄鸡顶上毛(烧灰)雄鸡屎(烧灰各一两)上为细散。每用温酒二合。空心调下一钱。
日晚再服。
烧枣散
(出直指方)
治肠痈。
干枣(连枝烧存性)川百药煎(研细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治肠痈腹胀皮急。微汗。小腹重强。按之即痛。小便数似淋。未有脓方。
(出圣惠方)牛蒡根(汁五合)川芒硝(一两)上药相和。煎一二沸。分为二服。空心及晚食前温服。
治肠痈
(出千金方)用截取檐头尖少许烧灰。水和服。当作孔出脓血愈。
拔毒散
(出千金方)
凡肠痈其状。两耳叶纹理甲错。初患腹中苦痛。或绕脐有
疮如粟皮。热便脓血出。似赤白下。
用马蹄灰以鸡子白和涂。即拔气。不过再。
又方
(出千金方)用瓜子三升捣末。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
又方
(出千金方)用死人冢上土作泥。涂之
治内痈未作头者方
(出千金方)取伏鸡屎服之。即瘥。
又方
(出千金方)用马牙灰和鸡子涂之。干则易。
治肠痈腹脏瘀血运扑损。用大蓟叶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名四音
。又名刺蓟。山牛旁散。
治小肠痈毒皮软。疖不作头。
(本草)以茅针浓煎。和酒服。
木占斯散
(一名内补散)
治肠痈病在上当吐。病在下当下脓血。此谓肠痈之
属。其痈肿即服。诸疽痔若疮已溃。便早愈。发背无有不疗。不觉肿去。时常服去败
酱。多治妇人诸产。症瘕益良。
(方见内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