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上海针灸杂志 1989年第1期

摘要:开展应用性研究,应是带有公益性质的针灸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同时也不能忽视必要的基础研究。经络研究,已被列为“七.五”国家攻关课题,这是发展针灸学重要的战略安排。腧穴是另一项重大的研究目标。

1.从发展角度看腧穴功能研究的必要性

腧穴是施行针灸以防治疾病的部位,经络的功能通常是通过腧穴来体现的。腧穴功能历来是用它的主治病症来表达。60年代时对大部分腧穴的穴性作了表述。尽管对“穴性”的概念及其相应的表述是有争议的,但这无疑是腧穴功能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古人对腧穴功能的认识,是基于临症的经验总结。进行整理与发扬,是我们乃至今后几代人的责任。借助科学实验对腧穴功能进行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际上,实验针灸领域里所取得的众多研究成果,已经为腧穴功能的阐述提供了大量新的资料。如针灸足三里穴,关元穴,经实验研究证实,补充了古人对足三里、关元穴功能的认识。

2.关于腧穴作用特异性问题

所谓腧穴作用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这一穴位与另一穴位的功能作用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亦即穴位对其相关脏腑功能活动所具有的某种特殊的影响,这是针灸学中各家见解不尽一致的重大学术问题之一。不少资料表明,穴位与非穴位的作用有较明显的差别,针灸穴位时作用显著,非穴位大多无作用或作用不明显。而且不同穴位之间常有差异,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作用。

应当看到,腧穴作用特异性是相对的,一个穴位可对多个脏腑产生作用,多个穴位对某一脏腑均可发生影响;针灸对机体功能调整具有双向性的特征,针灸同一穴位,可因机体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而出现相反的调节效应;有些研究还怀疑或否定穴位特异性的存在,如针灸许多不同穴位,甚至非穴位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这些都提醒人们,在评估腧穴作用特异性现象时,必须取谨慎态度。有关腧穴特异性研究,至今仍是零星、不系统地进行着,总体上尚停留在现象或效应观察的水平,较少总结其规律,而对机理的探讨则刚刚起步。

3.关于腧穴与药物协同作用问题

将药物或生物制品注入穴位后,它们的作用效应往往明显地被增强或放大。穴位药物注射后出现的作用同传统给药途径相比有其显著特点,除个别药物外,药理或毒理作用的出现均比药物皮下、肌肉注射快速而强大,作用潜伏时间显著缩短,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不失为一种快速,又较静脉注射简单的给药途径,适用于急症抢救治疗。

关于腧穴与药物协同作用的另一个含义是针灸的同时合并应用药物,其生物学效应或疗效比单独使用它们时增强。针灸同药物并用与通过穴位给药一样,不应被理解成经络、穴位或针灸穴位作用同药物作用算术式的相加。在针灸对机体进行整体性、良性调整的前提下,它们不仅能克服药物的某些副反应,而且能使药物的作用呈几何式的放大。可以认为,揭示产生协同作用效应的奥秘,会更有利于我们利用腧穴的这一特性,提高针灸治疗效果,也可能对阐明经络实质,乃至解开某些生命科学之谜均具有重要意义。穴位敷贴的药物与针药并用的药物应优选用中药。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