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医杂志:1996:37(1):18~19

摘要:陆德铭教授长期致力于乳腺病的研究,临床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经验丰富,常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对部分患者还可达到使转移灶缩小、甚或消失的效果,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重视情志 调心调身共奏效

乳腺癌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究其原因,不外两方面,一为邪盛正虚,一为情志过激。某些患者,由于手术根治不彻底或未经正规的放、化疗;或因发病年龄较轻,癌细胞分化低;又加上放、化疗对机体的损伤未及时调整等原因,使脏腑功能减退,正虚则抗病能力低下不能抑制癌细胞,造成邪气偏盛、正不胜邪,癌细胞不能局限而旁窜转移。但临床常见多数病例往往在根治手术后3-5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出现转移,追寻其病因,则多与情志过激相关。

陈实功早在其《外科正宗》里就指出,乳腺癌的发生是由于“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虑不得”所致,并认为患者应“清心静养,无挂无碍,服药调理。”然而,临床上部分患者具有十分强烈的恐癌心理,整日沉湎于来日苦短的紧张的情绪中。陆师认为,这种不良情绪,常造成忧思伤脾,食纳不馨,后天失养;惊恐伤肾,精元不固,先天失衡。肾为人体阴、阳之根本,阴阳失衡,则气血逆乱事实,脏腑功能失调;脾为后天之本,脾失健运,生化乏源,气亏血弱。如此脾肾虚弱失调,则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抵御手术后遗留癌细胞的侵袭,往往发生转移。临床曾见1例男性乳癌患者,情绪极度紧张,疑虑重重,又不知调养,先是出现对侧乳房发育,继而又发生带状疱疹,虽经中医积极调治而诸症迅速痊愈,但半年余即发现骨转移,未几则卧床不起矣。

因此,陆师在临证中十分注重调整患者情志。曾言“情志致病,亦可愈病。”强调应通过细察其病情,记忆其姓名,及时有效地处理其最关注的病痛等手段,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信赖医生,从而通过仔细的解释工作来解除患者疑虑。对严重转移病例,他主张采取适当的保护性隐瞒措施,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以增强其抗病的信心。

2. 扶正祛邪 辨病辨证相结合

临床所见,本病患者多为手术后转移。由于病程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而邪气留连,正不胜邪,故临床扶正须顾及气血阴阳、脾肾二脏,祛邪又不可伤及正气。陆师常以下列几组药物相互配伍,组成治疗本病的基本方剂,首先对病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转移部位、病人体质、临床症状以辨证分型而加减治疗。临床上习用生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等以健脾益气,顾护后天;仙灵脾、肉苁蓉、补骨脂、山萸肉等温肾壮阳,固摄先天;又以天冬、天花粉、玄参、南沙参、枸杞子、女贞子等滋阴润燥;当归、川芎、白芍、制首乌等养血生血。他在组方之时,在各组药物中各选用2-3味,以为扶正之品,气阴或气血双补,脾肾兼顾。另又以白花蛇舌草、蛇六谷、蛇莓、龙葵、石上柏、七叶一枝花、半枝莲、蜀羊泉、石见穿、制南星、苦参片、生米仁等清热解毒药以为抗癌之物。又因肿瘤为有形之积,每多痰瘀凝滞,胶着不化,又喜用莪术、三棱、山慈姑、海藻、蜂房等药以达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目的。

由于转移部位的不同及体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常有许多兼证、变证,陆师常在上述配伍辨病用药基础上,辨证用药。转移入肺及胸膜、咳嗽、气急、胸闷、伴积液者,加葶苈子、莱菔子、苏子以肃肺降气平喘;转移入骨,疼痛彻夜难眠者,加炙乳香、炙没药、细辛、徐长卿以活血止痛,并加重补肾之品,以壮骨通阳;转移入肝,黄疸、呕恶、纳谷不馨者,加茵陈、垂盆草、炙鸡金以利湿退黄;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则加用贝母、夏枯草、丹参等软坚散结;放、化疗反应严重,呕恶不止者,加姜半夏、姜竹茹、陈皮;夜寐不安,辗转反侧者,加合欢皮、酸枣仁、五味子;大便干结者,加生首乌、枳实、郁李仁等。

此外陆师还十分注重舌诊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治疗指导作用。其舌质色红无苔或少苔,或中剥有裂痕者,为加大养阴药用量的指标,甚者可加用龟版、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者,多气虚、阳虚,宜益气温阳,加用补骨脂、巴戟肉、黄精等;舌苔厚腻者,多为放、化疗后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宜健脾和胃,可选用二陈汤。陆师尤其重视舌边瘀紫对肿瘤预后的诊断意义:舌边瘀紫减退,说明病情好转;若进一步发展加重,则病情进展,预后不良。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