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1997年9月12日。

主诉:反复咳喘20余年,加剧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幼患奶癣及过敏性鼻炎,12岁开始哮喘,以后每年春秋季均有发作,近半年来呈持续发作。曾用多种平喘解痉之西药,初用有效,现已无明显效果。刻诊:哮喘发作,胸闷烦痒,干咳烦躁,唇色紫暗。

舌象:舌质干紫少津。脉象:脉弦细。

检查:听诊两肺闻及干罗音。

辨证分析:肺失宣肃,气滞血瘀。

治则治法:宣肺解郁,行气活血。

处方:黄荆子9g 炙麻黄9g 柴胡、前胡各9g 赤芍、白芍各18g 川芎6g 石菖蒲9g 藿香9g 地龙9g 细辛6g 杜衡6g 嫩射干12g 胡颓叶12g 炙款冬12g 蝉衣6g 7剂

中医诊断:哮喘(气滞血郁型)

西医诊断:过敏性哮喘

二诊:1997年9月18日。

药后哮喘轻度减轻,白天基本不喘,夜间微喘。再所前方14剂。

三诊:1997年9月13日。

哮喘基本缓解,拟前方加玉屏风散巩固疗效。

按:邵师认为患者病情缠绵,久治不愈,情绪郁结,肺气不宣,气滞血瘀。方中黄荆子,炙麻黄,前胡,嫩射干,蝉衣定肺利咽:柴胡、白芍、藿香、石菖蒲、细辛、杜衡疏肝解郁,芳香开窍:川芎、赤芍、地龙、款冬行气活血,宽胸解痉。诸药配合则气血流畅,呼吸自然,哮喘可平也。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