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谈各家学说,大都认为肇自金元时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载,儒之门户分于汉,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裘氏对此并不苟同,他说:“儒学在汉代早已分化成许多学术流派,而医学流派之分可追朔至《黄帝内经》。”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两汉时代已形成四大医学流派--医经家、经方家、房中家、神仙家。《内经》是医经派的代表作之一,古今学者公认,《内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九灵山房集》)。从《内经》原著所引文献稽考,其中有《太始天元册》等二十余部,汇集了诸多学术观点。
从有关内容剖析,可以发现《内经》确实存在着各家学说。例如,关于脏腑:《素问·金匮真言论》有五脏六腑说,《灵枢·经脉》有六脏六腑说(将心包络作脏),《素问·三部九候论》有九脏说,《素问·六节脏象论》有十一脏说,《素问·灵兰秘典论》有十二脏说等。关于脏腑与苗窍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主舌”,“肾主耳”。关于经脉气血多少问题:《素问·血气形志篇》:少阴少血多气,太阴常多气少血,《灵枢·五音五味》:少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血少气;《灵枢·九针论》:少阴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诸如此类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还可以举出许多。裘氏说:“我们并不否认《内经》的学术价值及其权威性,但从中已可窥视《内经》在某些理论问题上,确有一定分歧。从这一意义上说,《内经》乃是各家学说的论文汇编。”这一观点,具有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