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1986年8月23日。诉两月余前因肝区不适、疼痛、腹胀,胃口不佳,恶心欲吐,尿色黄,大便溏而不实,齿龈出血,神疲乏力而查肝功能。肝功能报告SB4.4mg%,ALT254单位,A/G1.4:1,HBsAg、HBcAb两项阳性。脉滑,舌淡红,苔黄腻。

辨证:湿热蕴结肝胆,胃失和降。治法:理气和胃,兼化湿热。

党参15g 茯苓10g 陈皮9g 生米仁15g 淮山药15g 八月札15g 郁金12g 白芍、白术各10g 佛手9g 柴胡9g 香谷芽15g 鸡内金9g 川石斛15g南沙参12g 虎杖30g 白花蛇舌草30g

复诊:守方服药两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腻苔化净。复查肝功能:SB0.8mg%、ALT40单位以下、A/G1.6:1,HB sAg阳性,余项均为阴性或正常。访视5年,未见复发。

按:肝胆湿热,不投大剂苦寒解毒之剂,而抓住一系列脾胃气机升降失司的病机,施以理气健脾和胃之法,全方和胃之品达十二味之多,占全方的三分之二还多。这种知肝传胃,当先和胃的观点,和仲景“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有异曲同工之妙。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