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发热12天而于1977年3月5日住院。入院前12天起发热,流涕,咳嗽。体检: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糙,其他无特殊。血象中白细胞12.3×109/L,血培养阴性。住院后用抗生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治疗半月发热仍不退,时高时低,在38-40.3℃之间。乃由中医诊治。

发热已4周,汗出热渐降,稍有咳嗽,大便少,小便尚可,舌苔薄腻尖红,脉数。邪蕴少阳, 和解清化。用细柴胡5g 黄芩5g 连翘10g 甘草3g 山栀6g 前胡6g

青蒿12g。服药2天,发热渐退,夜寐盗汗多。前方去柴胡,加太子参9g 浮小麦15g。再服药2剂,热退,盗汗少,纳增,大小便尚可,舌苔薄腻。方用太子参9g

青蒿9g 黄芩5g 甘草4g 陈皮5g 生米仁12g 浮小麦15g 服药2剂,病愈出院。

按:该病例西医诊断为上感,但发热时高时低4周,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按辨证用和解清化之剂,2天后热退,不再发热,继以扶正调理而病愈。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