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日期:94年7月29日。

胸闷、心悸、气急3月。

患者94年2月因胸闷、心悸、动则气喘而住市九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狭二闭,房颤,全心衰竭,心源性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经治疗后症情改善,94年7月出院。出院后症状反复,伴两巩膜及全身肤表黄染,腹胀,消瘦明显,前来门诊。有风心史10年。

形体消瘦,面容焦暗,灰滞,两颧粉红,端坐呼吸,腹膨大,腹壁静脉怒张,肝肋下5cm,剑突下6cm,质中;脾肋下4cm+,腹水征(+),两下肢轻度浮肿,四肢细弱,舌苔薄净,舌质紫,脉细而结。

辨证:瘀阻脉络,肝肾二亏,气阴并耗,心失所养,湿热中阻,脾失运化。

治疗:活血养心,补益气阴,滋养肝肾,清利湿热。

自拟方:紫丹参30g 炙甘草10g 炙远志6g 淮小麦15g 川桂枝6g 云茯苓15g 党参15g 炒白术15g 麦冬15g 茵陈30g 金钱草30g 白茅根30g 羚羊角粉0.6g(分吞) 红枣15g

另:炒车前150g 白茅根150g 红枣15g 代饮

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心源性肝硬化腹水。

心痹,症瘕。

医嘱:忌咸保暖,调情绪。

二诊:94年8月12日。

前进化瘀养心,补益气阴,滋养肝肾,清利湿热之剂,巩膜全身黄疸渐退,胸闷心悸气喘好转,腹部膨胀缓解,下肢浮肿渐消,纳谷渐振,舌苔薄,质暗红,脉细结,辨证:瘀滞渐化,肝肾得充,湿热逐清,心气渐充。拟守法进步。

1.原方加炙苏子、苏梗(各)10g 去白茅根30g 羚羊角粉

2.炒车前150g 白茅根150g 红枣15g 代饮

三诊:94年8月26日。

患者巩膜,全身肤表黄疸明显消退,近一周左胸ying作痛,脉细而结,舌苔薄,舌质暗。

辨证:瘀阻脉络,气阴二亏,脾肾二虚,湿热蕴表,拟养心化瘀通阳,健脾益肾,清利湿热。

炙远志6g 淮小麦15g 紫丹参30g 大麦冬15g 薤白头10g 桂枝6g 瓜蒌10g 党参15g 炒白术15g 云茯苓15g 茵陈30g 金钱草30g 平地木30g 炙甘草10g 红枣15g

另:代饮方同上(2)

四诊:94年10月27日。

药后左侧胸痛已除,诸症进步,舌质紫,脉细结。辨证:瘀滞渐化,心得所养,肝肾渐充,脾运逐复,拟化瘀养心,补益肝肾,健脾利水。

丹参30g 茯苓15g 炙远志6g 党参15g 炒白术15g 麦冬15g 平地木30g 川桂枝6g 淮小麦15g 枸杞子10g 金钱草30g 绵茵陈30g 羚羊角粉0.6g(分吞) 炙苏子10g 白茅根30g 红枣15g。此方加减服药2年,症情稳定,期间未住院治疗。

按语: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谓胸痹范畴,根据证状可分为心痹、心悸、水肿等。《内经·素问痹论》曰:“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患者患疾二十年余,来本院门诊前一年分别住院四次,病重且多,久病必瘀。心病累及肝,出现心源性肝硬化,出现腹水,其形体消瘦,腹膨大,下肢浮肿,巩固及全身黄染,病情重笃,动则气喘,舌苔薄腻,舌质瘀紫,脉细结。辨证:瘀滞脉络,肝肾二亏,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湿热中阻,经活血养心、补益气阴,滋养肝肾,清利湿热治疗,胸闷心悸气喘浮肿明显改善,用桂枝湿通心阳,白茅根、车前炒代饮而利水消肿。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