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心中懊 ”一症,可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阳明病篇,《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酒疸的证治,但其发病机理各有不同,因此必然采用不同的治法和方药进行治疗,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栀子豉汤证

《伤寒论》67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文中明确指出,此乃汗吐下剧烈所致。太阳病汗吐下后,有形之邪虽去,然而余热未清,内扰于胸膈,故见“心中懊 ”。故当清宣胸膈之郁热,栀子苦寒,清热解郁除烦;豆豉解表宣热,二者相合可清宣郁热。

大陷胸汤证

《伤寒论》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文中“表未解,医反下之”可以看出,使用下法当属误治。文中言“膈内剧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表明病在胸膈。误下后,阳热之邪内陷与体内有形之邪相结于胸膈,客于胸膈之邪热阻碍气机而致短气,故“心中懊 ”。阳热之邪内陷与体内有形之邪相结于胸膈,法当泻热逐水,峻下破结。大黄、芒硝泄热散结,甘遂泻下逐水,三者合用以成泻热逐水之峻剂。

大承气汤证

《伤寒论》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阳明病下后仍见“心中懊 ”,此为攻下后阳明腑实之浊热泄而未尽,上扰神明所致,若肠内有燥屎,可再次应用大承气汤攻下泄热。大黄、芒硝泄热通腑;枳实、厚朴理气宽胸。

茵陈蒿汤证

《伤寒论》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身必发黄。”本条虽未列出方剂,但是从“无汗”、“小便不利”、“身必发黄”逆向推导可知,湿热郁滞于体内,致使三焦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异常,从而出现“无汗”、“小便不利”等症状。蕴结于体内的湿热,阻滞气机的正常运行,郁热内扰于胸膈则“心中懊 ”。故当清热利湿,通腑退黄,方选茵陈蒿汤。茵陈蒿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黄;栀子清三焦之邪热;大黄泄热通腑退黄。三药合用,湿热尽去,则诸证自除矣。

酒疸热盛证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栀子:“酒黄疸,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酒疸是由于湿热内蕴所致,但病机却有在上、在中、在下之不同,然本条表现为“心中懊 ,或热痛”,显然酒疸热盛证病在中焦,即湿热蕴结于中焦。湿热之邪居于中焦,上蒸于心胸,扰乱神明,于是见“心中懊 ”。故清热除烦,方选栀子大黄汤。栀子、豆豉清心除烦;大黄、枳实除积泄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除烦之功。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