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之症】其人素肥渐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心下胸胁支满,目眩,谓之痰饮
【痰饮之因】饮食不节,水浆不忌,胃虽能纳,脾不能运,肺不通调,停积于胃,则成痰饮。痰饮内积,外不荣于肌表,则素肥渐瘦;由胃下流,水走肠间,则沥沥有声矣。
【痰饮之脉】或见弦数,或见弦紧,或见双弦,甚则沉伏。弦紧寒饮,弦数热痰。
【痰饮之治】《金匮》立法二条,一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而不立方,以水寒,温中健脾,则气化痰行,若用寒凉,反凝结不散矣。一曰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若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痰饮胸满,推展苍朴二陈汤。
苓桂术甘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肾气丸治痰饮短气,当从小便去者。
怀生地 泽泻 白茯苓 山药 丹皮 山茱萸 附子 肉桂
推展苍朴二陈汤治胃家有水饮,胸满呕吐不渴者,饮伤肺则喘咳,饮伤胃则呕熟半夏 广皮 甘草 白茯苓 熟苍术 浓朴
身热口渴加葛根。小便不利加泽泻。脉数者加山栀、川连。脉迟加煨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