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常见症状,可由许多疾病引起也常是病人就诊的主诉。当各种损伤性刺激时产生的致痛物质(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及其同类的多肽类、钾离子、氢离子及酸性代谢产物等),直接兴奋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冲动传入脊髓后根的神经节细胞,经由脊髓丘脑侧束,进入内囊传至在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引起疼痛。

对疼痛病人应详细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放散与否;是持续性或发作性,发作时间,间歇长短;发生的诱因、时间、急剧或缓慢;影响疼痛加重与减轻的因素。

(一)疼痛的部位与放散的方向疼痛的部位与病变部位有关,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应认真询问清楚,如病人说不清时,可嘱其用手明确指出。疼痛部位一般能准确反映病变部位,但某些内脏器官所引起的疼痛,由于放射痛,往往表现在远离器官的某些体表部位,所以疼痛部位不一定与该器官的体表投影一致。如心肌梗塞时,疼痛可放散到左臂达指尖、左颈、下颌至舌部。右下肺炎时当波及到胸膜,疼痛常可放射至右上腹,易误诊为急腹症。肾结石的疼痛,可放散到大腿内侧。因此,对内脏疾病进行诊断时,不能仅根据疼痛的部位而确诊,常需配合详细体格检查与实验室等综合检查,作出判断。

(二)疼痛的性质和程度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可为刺痛、刀割样痛、烧灼样痛、胀痛、绞痛、以及钝痛或隐痛、搏动性痛等。不同疾病引起疼痛的性质也各异。例如:发作性剧烈的及难以忍受的绞痛可由于空腔脏器的梗阻或痉挛而引起,严重的疼痛可伴有面色苍白、出汗、呕吐、精神紧张、脉搏加快等。

(三)疼痛发作特点脏器平滑肌痉挛可引起疼痛发作,其特点在不同疾病差别可甚大,诱因各有不同。发作的急缓和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例如肠绞痛等骤起骤停,阵阵发作;消化性溃疡病的疼痛,起病多缓慢,持续数天或数周,且常有一定的规律性,饿时疼痛发作,进食后好转。

(四)诱因与缓解疼痛的因素 了解诱发或缓解疼痛的因素,常有助于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如与呼吸运动有关的疼痛常由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所致。与吞咽有关的疼痛见于口、咽与食道的疾病。与排便有关的疼痛起源于低位肠管疾病,心绞痛在含服亚硝酸甘油片后迅速缓解。疼痛在食后数小时内发生,而在进食后或服用碱性药物缓解者,提示可能为消化性溃疡。脂肪餐后发作的腹痛,常起源于胆道与胰腺疾病。疼痛在全身运动数分钟之后出现在休息后消失者,提示病因多为缺血性或神经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闭寒性脉管炎可引起间歇性跛行使病人时走时歇。疼痛因咳嗽、喷嚏和牵拉肢体而出现或加剧者,提示起源于脊神经根受刺激,疼痛在皮肤刺激时加剧或改变者,起源于外周感觉通路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五)伴随症状 疼痛常伴随不同症状,例如腹疼伴有腹泻、呕吐,可见于食物中毒;头痛伴有视力不良,可见于屈光不正;腰痛伴有尿急、尿频、尿痛,可见于肾盂炎。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