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病,潜证虽然较难发现,然并非不可捉摸,重视疾病的早期信号是揭示匿病的重要途径。按照中医“有诸内者,必形于外”的观点,再隐蔽的病证也难免不露出迹象,透过隐蔽的征兆是能发现匿病的。

其一,匿病的先兆证又可称为隐兆,其特点多是不显露于外的或是时隐时现的信号。时隐时现的信号多是疾病的序幕,背后隐匿着新的危险,皆不能掉以轻心。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病人对一些隐匿的病兆已经适应了,例如“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偏沮(半身无汗)即是偏枯的先兆,而病人常因无明显痛苦而忽略。再如,胸痹宗气不足者,许多病人可出现言语不接的现象,这是心力不继的先兆,如能及时抓住这些信号,可以及早医治。

其二,匿病先兆的出现不一定是病的开始,有的已经是病的成熟,犹如报春花的出现,象征春天已经蕴育成熟,故肝癌出现疼痛,虽然是较早的征兆,但已经是疾病的中、晚期了。

其三,匿病先兆证其有形者多是深伏的,有时要借助于深部触诊始能发现,诸如肠覃、石瘕等等,如月经过多,只靠显证辨析是不够的,常需进行妇科触诊,始得以发现石瘕之类的匿病。

掌握匿病的隐兆并非不可能,应用中医理论发扬中医整体分析的特色,认真考虑疾病的前因后果,是能从“无症”中求“有症”的。例如长期阴虚患者,根据“阴为阳基”,“阴虚则无气”的理论,阴虚可以继发气虚,因此尽管尚未出现乏力一类气虚显证,但从阴虚与气虚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可以警觉气虚匿证的。此时如细查脉象,可得脉细中必然无力,便可及早发现气虚先兆。再如根据中医脉象理论及内脏体表相关学说,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也是可以发现隐证的。余曾遇一舌麻患者,根据“舌为心之苗”建议其做心电图而发现冠心病,可见充分应用中医诊察手段是能掌握匿病先兆的。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