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行经伤寒)【因】吴又可云。妇人伤寒时疫。与男子同。惟经水适来适断。及崩漏产后。与男子迥然不同。

夫经水之来。乃诸经血满。归注于血室。下泄为月水。血室者。一名血海。即冲任脉也。为诸经之总任。

经水适来。疫邪不入于胃。乘势入于血室。故夜发热谵语。盖卫气昼行于阳。不与阴争。故昼则明了。

夜行于阴。与邪相搏。故夜则发热谵语。至夜止发热而不谵语者。亦为热入血室。因有轻重之分。不必拘于谵语也。《伤寒折衷》云。冲脉为血之海。即血室也。男女皆有此血气。亦均有此冲脉。冲脉得热。血必妄行。在男子则为下血谵语。邪气传入正阳明府也。在妇人则为寒热如疟。邪随经而入也。

皆为热入血室。逼血下行。挟热而痢。是热入血室。男女皆有之也。

【证】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

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程云、前条之热入血室。由中风在血来之先、邪热乘血空而入之、室中略无血、而深是邪、故可用刺法、尽泻其实、此条之热入血室、由中风在血来之后、邪乘血半离其室而内之、血与热搏所以结、正邪争、故如疟状、而休作有时、邪半实而血半虚、故只可用小柴胡汤为和解法、钱天来云、小柴胡汤中、应量加血药、如牛膝、桃仁、丹皮之药,其脉迟身凉者、或少加姜桂、及酒煮大黄少许,取效尤速、所谓随其实而泻之也、若不应用补者、人参亦当去取、按热入血室、许叔微小柴胡汤加生地黄、张璧加丹皮、杨士瀛云。小柴胡力不及者。于内加五灵脂。方氏云、适来者、因热入血室、迫使血来、血出而热随遗也。适断者。热乘血来。而遂入之。

与后血相搏。俱留而不出。故曰血必结也。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成无己曰、伤寒发热者、寒已成热也、经水适来、则血室空虚、邪热乘虚入于血室、若昼日谵语、为邪客于府、与阳争也、此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是邪不入府、入于血室、与阴争也、阳盛谵语则宜下、此热入血室、不可与下药、犯其胃气、热入血室、血结寒热者、与小柴胡汤散邪发汗、此虽热入血室、而无血结寒热、不可与小柴胡汤发汗、以犯上焦、热入血室、胸胁满如结胸状者、可刺期门、此虽热入血室、而无满结、不可刺期门、犯其中焦、必自愈者、以经行则热随血去而下也、已则邪热悉除而愈矣、方中行云、无、禁止之辞、犯胃气、言下也、必自愈者、言伺其经行血下、则邪热得以随血而俱出、犹之鼻衄红汗、故自愈也、盖警人勿妄攻、以致变乱之意、程林云、上章以往来寒热如疟、故用小柴胡以解其邪、下章以胸胁下满如结胸状、故刺期门以泻其实、此章则无上下二证、似待其经行血去、邪热得以随血出而解也。)许叔微《本事》方、记一妇人患热入血室证。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涵养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小柴胡汤。予曰。小柴胡用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则有一焉。刺期门穴斯可矣。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如言而愈。或者问云。热入血室。何为而成结胸也。予曰。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而入血室。

为邪迫上入肝经。受肝邪则谵语如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也。何以言之。妇人平居。水当养于木。

血当养于肝也。方未受孕。则下行以为月事。既妊娠、则中蓄之以养胎。及已产、则上壅之以为乳。皆血也。

今邪逐血并归于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汤剂可及。故当刺期门也。此语甚确。

即辨证着眼处。

【脉】尺脉洪大。阳陷入阴。寸大尺衰。阴虚阳盛。血虚脉虚。血枯脉涩。涩大血瘀。洪数热蒸。

《折衷》云。挟血之脉。乍涩乍数。或伏或沉。血热交并。则脉洪盛。大抵男多应于左手。女多右手见之。

【治】《伤寒折衷》云。男子热入血室。下血谵语。但头汗出。宜刺期门。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小柴胡汤加生地、丹皮、桃仁。经水适来。热除身凉。脉迟。胸胁满如结胸。

谵语。刺期门。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不须治自愈。陶节庵云。妇人热入血室有三。

经水适来。二条不言药者。盖以经血方来。热气乘虚而入。经血出则热亦出矣。故不可用汗下药。犯其胃气。及上二焦。如其胸满谵语。此则实也。刺期门以泻之。若经水适断。续得寒热。其血必结。

故用小柴胡汤加丹皮、红花、桃仁。若阳明热入血室。此男子蓄血之症。但当刺以泄热也。又云。太阳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而血自下者。宜用桂枝汤。阳明下血谵语。胸膈满如结胸。夜则如见鬼。此为热入血室。小柴胡汤。下焦蓄血。其人如狂。小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黑。与夫下利。

无表里证。脉数不解。消谷易饥。多日不大便。此为瘀血。桃仁承气汤下之。吴又可云。无犯胃气。

及上二焦必自愈。言其胸膈并胃无邪。勿以谵语为胃实。而妄攻之。但热随血下则自愈。若有如结胸状者。

血因邪结也。当刺期门以通其结。《活人书》治以柴胡汤。然不若刺期门者之功效。《活人书》治妇人伤寒解后。热邪内陷。血结胸膈。二便不通。晡夜发热而语妄如狂等证。用海蛤散。(海蛤、滑石各一两、炙甘草五钱、芒硝一两、上为末、每服以鸡子清调之)、盖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则小肠壅。小肠壅。膻中血不行。宜此方。若因经水适断。血室空虚。其邪乘虚传入。

邪胜正亏。经气不振。不能鼓散其邪为难治。且不从血泄。邪气何由即解。与适来者。则有血虚血实之分。宜柴胡养荣汤。(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当归、生地、白芍、知母、花粉、生姜、大枣。)凡新产后亡血过多。

冲任空虚。与素善崩漏。经气久虚。皆能受邪。与经水适断同治。

【秀按】冲为血海。即血室也。冲脉得热。血必妄行。在男子则下血谵语。在妇人则月事适来。阳明病下血谵语。兼男子言。不止谓妇人也。但以妇人经气所虚。邪得乘虚而入。故病热入血室为多。然妇人热入血室。

有须治而愈者。有不须治而愈者。仲景皆有明文。已详证治条下。兹不复赘。云岐子曰。妇人伤寒。身热脉长而弦。属阳明少阳。往来寒热。夜躁昼静。如见鬼状。经水适断。热入血室。不实满者。小柴胡汤去参枣。加丹皮、桃仁、归尾、穿山甲以消之。大实满者。桃仁承气汤下之。妇人伤寒。表虚自汗身凉。四肢拘急。脉沉而迟。太阳表病。少阳本病。经水适断。桂枝加附子红花汤。妇人伤寒汗解表除。热入血室。扰其经水过多。

不受补益。芍药甘草汤治之。徐灵胎曰。妇人伤寒。经水才来。邪入血室。寒热见鬼如狂。脉紧细数者。以姜桂柴胡汤。(干姜六分、桂枝三分、柴胡六分、牡蛎三钱、栝蒌根三钱、甘草六分、水煎去渣。)热服取汗。

若中风伤寒。表罢后经至。而上犯心包。神明失措。而意志不清。如狂见鬼不已。脉涩微数者。以牛黄丸(牛黄、郁金、丹皮、朱砂各一钱、冰片三分、生甘草五分、研为末、蜜丸、新汲水化下三分。)治之。

【廉勘】周澹然云。妇人经水适来。温邪恰受。血为邪遏。多致腹痛胀满。治温法中。再加桃仁、红花、元胡、丹皮、鳖甲之类。经水适去。血室空虚。邪因虚乘入。多致谵妄神昏。舌黑潮热。又当以增损小柴胡。加养阴之品。如患温时。经自行不间断。热随血泄。只治其经行自已。朱瑞生云。妇人病温。经水适来或适断。

热入血室。耳聋口苦。昼则脉静身凉。夜则发热脉数。柴蒿鳖甲汤。(柴胡二钱、青蒿钱半、生鳖甲三钱、黄芩二钱、白芍三钱、丹皮三钱、鲜生地四钱、麦冬二钱、栀子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煎二杯、分两次服。)渴者、加花粉。胸胁痞满而痛者。加枳实、栝蒌仁、牡蛎各三钱。热入血室。少腹痛硬。大便闭。或通而色黑。脉沉实。夜热甚时。则脉洪数。昏狂谵语。加减桃仁承气汤(桃仁三钱、生锦纹三钱、芒硝三钱、生甘草二钱、黑犀角二钱、磨汁冲入、丹皮三钱、鲜生地八钱、水四杯、煎取二杯、纳芒硝煎化服一杯、历三小时许、当下瘀血、不下再服、得下弗服。)主之。热入血室。邪少正虚。夜微烦热者。柴胡人参汤。(柴胡三钱、人参一钱、麦冬三钱、白芍二钱、鲜生地三钱、阿胶三钱、炙甘草三钱、水三杯、煎取一杯、顿服之、不愈再服。)此温病与伤寒不同之异点。有司命之责者。不可不知也。

【炳章按】朱丹溪云。血室。方氏云。血室为营血停留之所。经血集会之处。即冲脉。所谓血海是也。

诸家皆从其说。惟柯氏云。血室、肝也。肝为藏血之藏。故称血室。陈自明云。巢氏《病源》并《产宝方》。

并谓之胞门、子户。张仲景谓之血室。《卫生宝鉴》云。血室者、素问所谓女子胞。即产肠也。程序《医彀》云。

子宫、即血室也。张介宾《类经附翼》云。子户、即子宫。俗谓子肠。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

故名曰血室,据最近西医学说。亦名子宫。许叔微所谓方未受孕。则下行之。以为月事。既妊娠。则中蓄之以养胎。及已产。则上壅之以为乳。皆血也。据炳章意察。为月事、为养胎、皆血是也。其既产以为乳者。乳非血也。乳者、乃饮食入胃化出之乳糜汁而为乳。实未成血之物也。若不为乳。以此汁再入循环器。则化赤而为血。再经营运于周身。后清血荣经。其浊血流入血室。下行为月事。已妊娠者以养胎。盖血室即子宫。平时则蓄血以行经。妊娠则系胎。凡行经时。则子门开张而下泄。故伤寒中风。适值经来。而邪热得直入血室。

亦有经未至期。因热盛蒸迫血室。则血亦下行。顺则热随血泄。经行后热反化轻。否则热甚冲入胞门。阻拒其行经。下泄之血。留蓄胞门为瘀。以致血室之热。无从得泄。病必增剧。炳章前治偏门快阁姚性妇伏暑。初病时尚食荤腥肉面。兼服补品。迨热重胃闭始停。而后身灼热。胸痞便闭。小溲短涩。因热逼血室。经水受迫而来。以致热入血室。俄倾未净经止。证现耳聋目闭。手足螈。神昏谵语。便闭溲涩。前医皆遵热入血室例。治多罔效。至病势危殆。

始邀余延医。余诊其脉。弦数搏指。舌底苔灰黑黄焦。浮铺苔上。且腻浓板实。舌尖深绛。边紫兼青。询其前由。阅其服方。参考现症。断其为热入血室瘀塞胞门。胞门淤阻不除。清血室热之药。无从得进。故诸治不应。余主先去除胞门积瘀。冀以清热熄风。遂重用蚕砂、鼠粪、蜣螂。化浊道以通胞门之淤塞。硝、黄、攻坚积。牙皂涤污垢。地鳖、桃仁。逐瘀通络。鲜地合大黄。能化瘀泄热。鲜大青、钩藤、羚羊。清血热而熄肝风。鲜菖蒲、天竺黄。豁痰而开心窍。服一剂。逾五六句钟。大便即下黑垢瘀血块。成团成颗粒者甚多。热退其半。螈即定。神识略清。次晨复诊。脉势已平。而舌苔松腐。黑垢满堆。刮去瓢余。未减其半。超时又浓。继进桃仁承气汤。加化滞清热之品。服至五剂。苔垢始净。身热亦退。胃纳渐动。调理而痊。考此证先病伏暑挟湿。继则挟食。再则阻经停瘀。湿蒸热灼。便闭溲涩。血室伏热内灼。胞门凝瘀阻塞。以致邪无出路。

前医以凉血清热之剂。以清血室。然药力不能直入淤塞之胞门。故皆罔效。余之收效。在通瘀导浊。以二矢浊味。攻胞门之浊道也。前证若用小柴胡汤。则大误矣。盖温暑治法。与正伤寒不同。叶氏温热论。已辨之甚详。再节录于下。以资参考。叶天士云。经水适来适断。邪将陷入血室。少阳伤寒言之详悉。不复多赘。但数动(数动、辨脉也、温病之脉数动、与伤寒热入血室之脉迟者不同。)与正伤寒不同。仲景立小柴胡汤。提出所陷热邪。以参枣扶胃气。冲脉隶属阳明也。此惟虚者为合法。若热邪陷入。与血相结者。(较热入血室、不与血相结者为重。)当从陶氏小柴胡汤去参、枣。加鲜生地、桃仁、楂肉、丹皮、或犀角等。凉血散血。使血不与热相搏。而后能和解。如陶氏之法也。若本经血结自甚。或挟有瘀伤宿血。挟热而得者。其证必少腹满痛。轻者刺期门。(期门二穴、在第二肋端、不容穴傍各一寸五分、上直两乳、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举臂取之、刺入四分、灸五壮、肝募也。)以泄其实。使气行瘀散也。重者小柴胡汤。去参枣之甘药。加延胡索、归尾、桃仁。以利其气。破其血也。挟寒加桂心。气滞加香附、陈皮、枳壳。然热陷血室之证。多有谵语如狂之象。与阳明胃实相似。此种病机。最须辨别。血结者、身体必重。非若阳明之轻转便捷。何以故。盖阴主重浊。络脉被阻。身之侧傍气痹。连及胸背。皆拘束不遂。故去邪通络。正合其治。往往延久。致上逆心胞。胸中痹痛。即陶氏所谓血结胸也。用犀角地黄汤。加大黄、桃仁、红花、枳实。最为合法。诸本于此节下。有王海藏出一桂枝红花汤。是方断非可治血结胸者。故删去之。

【荣斋按】本节(临经伤寒)写法与其他各节不同,俞氏罗列了前人的学说,不加自己意见,全书中此为第一例。它首条(因)引吴又可、林澜二家,次条(证)引伤寒论原文及十家注释,三条(脉)引陶节庵、林澜二家,四条(治)引林澜、陶节庵、吴又可、朱肱四家;撷古医学的菁华,而融汇贯通之,是俞氏一贯的作法。樊星环对“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作“热入血室广论”,发表了整个意见。他说∶“仲景《伤寒论》,妇人中风、伤寒、热入血室三条,治法各异。如胸胁满如结胸者,则刺期门以泄血热;血结寒热者,则用小柴胡汤以和少阳;发热谵语者,则刺期门法与小柴胡汤和解法亦禁用,而听其经行自愈。界划分明,不得混淆。乃后人一遇此证,不问病状若何?概用小柴胡汤治之,以为本之仲景,而不知杀人于不觉也。以徐灵胎先生为一代名医,而亦云此证柴胡为千古定法;洄溪尚如此,后人更不足责矣。不知因伤寒而患此证者极少,因温热而患此证者甚多,且往往发于夏令酷暑之时,稍一迁延,即不可救。其证大抵脉数身热,面赤便闭,腹痛神昏,甚至有发狂者;而寒热往来者则绝不多见。故用药不外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导赤散,牛黄膏之类。王孟英曰∶“温邪热入血室有三证∶如经水适来,因热邪陷入而搏结不行者,宜破其血结。经水适断,而邪乃乘血舍空虚以袭之者,宜养营以清热。其邪热传营,逼血妄行,致经未当期而至者,宜清热而安营。”并无用小柴胡之说,非显背仲景也。盖温邪来路,与伤寒不同故也。大抵伤寒论所列三条,由风寒化热之后,余邪陷入血室,本非危险之证,故治法极轻;而末条则并以不治治之。但小柴胡一法,究属可疑。以意度之,殆治“寒入血室”之方乎?盖凡病皆有寒热,热能入血室,寒岂不能入血室乎?热入血室,夏令为甚,寒入血室,亦夏令为多。因妇人之性,多喜凉而恶热,虽或经水适来适止,平时尚知小心,夏令则不甚措意;或贪受凉风,或饮食生冷,或坐卧凉地,皆能乘虚袭入。故寒入血室以后,有经阻不行者,有经来腹痛者,有小腹胀满者,有泄泻不止者;虽不尽然,而因此者颇多。待病势已成而欲治之,患者已忘其受病之原,医者何从知其得病之本,故或指为气郁,或指为血虚,或疑为宿瘀,或疑为蓄水,从无一人能确立病名者;余谓此皆可以寒入血室名之。况以上诸病,其现症多往来寒热,与热入血室相类,不妨以小柴胡汤治之。且仲景有加减法,正可随证变通,佐以行气破血,泄浊温经,则无乎不可。此余所以作此论以广其说也。”(见严鸿基《女科辑要》卷下)我认为这篇论文,是很有价值的。他先把《伤寒论》三条原文加以分析,提出∶“因伤寒而患此证者少,因温热而患此证者多。”的经验看法。同时,引王孟英三种治法,指出“温邪来路与伤寒不同”。以证明小柴胡不是“热入血室”肯定的主剂。最后,又体会出伤寒热入血室之用小柴胡汤,怀疑是“寒入血室”。这种细心研究,大胆怀疑的精神,是值得佩服的。在这里,如果能参看《三世医验》陆养愚治臧尧山妻案,《女科辑要》沈尧封治案,则对于本证诊疗法,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