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甲乙》,卷第同前。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诊者,既见其状,因知所由,故曰诊也。昼间暮甚等,即为状也。咳短气等,即为病能也。

平按:《素问》无“黄”、“问于岐伯”五字;“曰”下有“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十字。注“既见”,“既”字袁刻脱。

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皏,普幸反,白色薄也。肺气病能凡有七别: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色白,谓面色白薄也;四曰嗽咳;五曰短气;六曰昼间暮甚,以肺主太阴,故暮甚也;七曰诊五色各见其部。薄泽者,五脏风之候也。白,肺色也。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喜怒,赫者赤色,痛甚则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心风状能有七: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焦绝。焦,热也。绝,不通也,言热不通也;四曰喜怒;五曰面赤色;六曰痛甚不安;七曰所部色见,口为心部也。

平按:“喜”《素问》、《甲乙》作“善”,下同。《素问》“赫”作“嚇”,下无“者”字。“痛”《素问》、《甲乙》作“病”。“则不可快”《甲乙》作“则言不快”,《素问》作“则言不可快”。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喜悲,色微苍,嗌干喜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肝风状能有八: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喜悲;四曰面色微青;五曰咽干;六曰喜怒;七曰时憎女子;八曰所部色见也。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脾风状能有七: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身体怠堕,谓除头四肢为身体也;四曰四

肢不用;五曰面色微黄;六曰不味于食;七曰所部色见也。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胕肿,腰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颐上,其色黑。

肾风状能有七: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面肿;四曰腰脊痛;五曰面色黑如烟炲。炲,大才反;六曰隐曲不利,谓大小便不得通利;七曰所部色见。颐上,肾部也。有本为“肌上”,误也。

平按:“庞”《素问》作“庬”。“胕”《素问》、《甲乙》作“浮”。《素问》“脊”上无“腰”字。《甲乙》“色炲”上无①“其”字。“颐”《素问》、《甲乙》作“肌”。

①“无”字,萧本误作“有”。今查《甲乙经·卷十·阳受病发风第二上》,“色炲”二字之前无“其”字,可证萧本之误。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饮食不下,鬲塞不通,腹喜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瘦而□腹大。

胃风状能有八:一曰颈多汗;二曰恶风;三曰不下饮食;四曰膈不通,膈中饐也;五曰腹喜满;六曰失覆腹胀;七曰食冷则痢;八曰胃风形诊,谓瘦而腹大,胃风候也。

平按:“诊瘦而□腹大”,《素问》、《甲乙》作“诊形瘦而腹大”.《素问》新校正云:“按孙思邈云:新食竟取风为胃风。”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先当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首风状能有三:一曰头面多汗,二曰恶风,三曰诊候。不出者,不得游于庭也;不内者,不得在室也。

平按:《甲乙》“头面多汗”作“头痛面多汗”。《素问》“先当风”作“当先风”。《素问》、《甲乙》“不可”下有“以”字。“风日”,“日”字袁刻脱。《素问》新校正云:“孙思邈云:新沐浴竟取风为首风。”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喜渴,不能劳事。

漏风状能有七:一曰多汗,谓重衣则汗,衣单则寒;二曰因食汗甚,病甚无汗;三曰恶风;四曰衣裳恒湿;五曰口干;六曰喜渴;七曰不能劳事也。

平按:《素问》、《甲乙》“身汗,息”作“身汗喘息”;“裳”作“常”。《素问》新校正云:“孙思邈云:因醉取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热如火,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懈堕,不欲自劳。”

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洩衣上,口干上来,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泄风状能有四:一曰多汗污衣;二曰口干;三曰□□皮上冷也;四曰劳则体痛寒也。

平按:“洩”《素问》、《甲乙》作“泄”。“口干上来”《素问》作“口中干上渍”,《甲乙》作“咽干上渍”。注“污衣”,袁刻作“泄衣”。“三曰”下原缺二字,袁刻作“液涸”。《素问》新校正云:“孙思邈云:‘新房事取风为内风,其状恶风,汗流沾衣裳。’疑此泄风乃内风也。”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