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庾之柔也。

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丁曰。经言刚柔者。谓阴井木。阳井金。庚金为刚。乙木为柔。阴荥火。阳荥水。壬水为刚。丁火为柔。阴俞土。

阳俞木。甲木为刚。己土为柔。阴经金。阳经火。丙火为刚。辛金为柔。阴合水。阳合土。戊土为刚。癸水为柔。

杨曰。五脏皆为阴。阴井为木。荥为火。俞为土。经为金。合为水。六腑为阳。阳井为金。荥为水。俞为木。经为火。合为土。以阴井木配阳井金。是阴阳夫妇之义。故云乙为庚之柔。庚为乙之刚。余并如此也。虞曰。所克者为妻。

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故井荥亦名。夫妇刚柔相因而成也。

六十五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杨曰。奈何犹如何也。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脏。故言所入为合也。

丁曰。人之阳气。随四时而出入。故春气在井。夏在荥。秋在经。冬在合。其所取气穴。皆随四时而刺之也。

杨曰。春夏主生养。故阳气在外。秋冬主收藏。故阳气在内。人亦法之。

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

丁曰。在右手掌后。鱼际下。是脉之大会。故云肺之原。出于太渊。杨曰。穴在掌后是也。虞曰。针经言。五脏有俞无原。原与俞共一穴所出。难经又言。五脏有原所出。乃亦针经中俞穴也。两义皆通也。

心之原。出于大陵。

丁曰。在掌后两筋间陷中。此是心包络之原也。虞曰。在掌后两骨间。

肝之原。出于太冲。

虞曰。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是。又曰。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是也。

脾之原出于太白。

丁曰。在足内侧核骨下。

肾之原。出于太溪。

丁曰。在足内踝后跟骨间是也。

少阴之原。出于兑骨。

丁曰。神门穴是也。此是真心之脉也。杨曰。此皆五脏俞也。所以五脏皆以俞为原。少阴真心脉也。亦有原在掌后兑骨端陷者中。一名神门。一名中都。前云心之原出于大陵者。是心胞络脉也。凡云心病者。皆在心包络脉矣。真心不病。故无俞。今有原者。外经之病。不治五内也。

胆之原出于丘墟。

丁曰。在足外踝下微前是也。杨曰。足内踝后微前也。

胃之原。出于冲阳。

丁曰。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是也。

三焦之原。出于阳池。

丁曰。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是也。杨曰。手表腕上也。

膀胱之原。出于京骨。

丁杨曰。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

大肠之原出于合谷。

丁曰。在大指次指间虎口内。杨曰。手大指岐骨间。

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丁曰。在小指腕骨内。杨曰。在手腕陷中。指腕者。误也。虞曰。以上十二经。皆配之五行。其五行行胜之年。于王前先泻其原。不足之年。先补其原。即此原也。

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杨曰。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腑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水。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也。在齐下三寸。方圆四寸。附着脊脉两肾之根。其中央黄。左青。右白。上赤。

下黑。三寸法三才。四寸法四时。五色法五行。两肾之间。名曰大海。一名溺水。中有神龟。呼吸元气流行。则为风雨。

通气四肢。无所不至也。肾者、分为日月之精。虚无之气。人之根本也。齐者、人之命也。分为一名太中极。一名太。

一名昆仑。一名持枢。一名五城。五城有真人。即五帝也。五城之外有八使者。即八卦神也。八使者。并太一为九卿。

八卦之外有十二楼。楼有十二子也。并三焦神为二十七大夫。又并四肢神为八十一元士。齐中央名太一君之侯王。王天大将军。特进侯。主人身中万二千神也。郊在头上脑户中。庙在项后顶上。社在脾左端。稷在大肠穷。风伯在八门。八门在齐旁。雨师在小肠穷。四渎云气在昆仑。弱水在胞中。所以备言此者。欲明肾为人生之本焉。故知丹田者。性命之本也。道士思神。比邱坐禅。皆行心气于脐下者。良为此也。故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三焦合气于肾故也。虞曰。在天则三元五运相因而成。在人则三焦五脏相因而成也。素问曰。其气三。其生五。此之谓也。启玄子曰。人之所存。秉五行之运用。征其本始。从三气以生成。此则天地之原气也。故五脏六腑有病皆取其原也。丁曰。三焦者、是十二经根本。是生气之原也。为臣使之官。宣行荣卫。所以在阳经辄有其原也。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