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
-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第一节 气一元论
- 第二节 阴阳学说
- 第三节 五行学说
- 第四节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关系
- 第三章 脏象
- 第一节 五脏
- 一、心(附:心包络)
- 二、肺
- 三、脾
- 四、肝
- 五、肾(附:命门)
- 第二节 六腑
- 一、胆
- 二、胃
- 三、小肠
- 四、大肠
- 五、膀胱
- 六、三焦
- 第三节 奇恒之府
- 一、脑
- 二、髓
- 三、女子胞(附:精室)
- 第四节 形体官窍
- 一、形体
- 二、官窍
- 三、五脏外华
-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 三、脏与腑的关系
- 第六节 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调节
- 一、神志活动
- 二、血液循行与五脏调节
- 三、呼吸运动与五脏调节
- 四、消化吸收与五脏调节
- 五、水液代谢与五脏调节
- 六、生长生殖与五脏调节
-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
- 第一节 精
- 第二节 气
- 第三节 血
- 第四节 津液
- 第五节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 第五章 经络
-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 第二节 十二经脉
-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
- 第三节 奇经八脉
-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 第四节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 一、经别
- 二、络脉
- 三、经筋
- 四、皮部
-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 第六章 体质
-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 第七章 病因
- 第一节 外感病因
- 一、六淫
- 二、疠气
- 第二节 内伤病因
- 一、七情
- 二、饮食失宜
- 三、劳逸
- 第三节 病理性因素
- 一、痰饮
- 二、瘀血
- 三、结石
- 第四节 其他病因
- 一、外伤
- 二、寄生虫
- 三、胎传
- 第八章 病机
- 第一节 发病机理
- 第二节 基本病机
- 一、邪正盛衰
- 二、阴阳失调
- 三、气血失调
- 四、津液失常
- 第三节 内生五气病机
- 一、风气内动
- 二、寒从中生
- 三、湿浊内生
- 四、津伤化燥
- 五、火热内生
- 第四节 脏腑病机
- 一、五脏病机
- 二、六腑病机
- 三、奇恒之府病机
- 第五节 经络病机
- 一、十二经脉病机
- 二、奇经八脉病机
- 第六节 疾病的传变
- 一、疾病传变的概念
- 二、病位传变
- 三、病性转化
- 四.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 第七节 疾病的转归
- 第九章 养生与防治
- 第一节 养生
- 第二节 预防
- 第三节 治则
- [附]五运六气
- 第一节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