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集之一·初生门\证治通论
- 集之一·初生门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发热
- 辨证
- 五脏热
- 实热
- 虚热
- 表里
- 表热
- 里热
- 表里俱热
- 半表半里热
- 余热
- 壮热
- 温壮
- 惊热
- 骨蒸热
- 烦热
- 潮热
- 昼热
- 夜热
- 积热
- 寒热
- 变蒸热
- 心痛
- 烦躁
- 注夏
- 舌
- 弄舌
- 重舌
- 木舌
- 舌白苔
- 舌上疮
- 舌上血出
- 诸失血证
- 吐血
- 衄血
- 便血尿血
- 语迟
- 汗
- 自汗
- 盗汗
- 噫气
- 下气
- 寻衣撮空
- 喜笑不休
- 疮疡
- 胎毒疮疡
- 热毒疮疡
- 丹毒
- 胎毒发丹
- 伤食发丹
- 惊丹
- 五色丹
- 白丹
- 赤丹
- 黑丹
- 天火丹
- 鬼火丹
- 野火丹
- 家火丹
- 殃火丹
- 神火丹
- 荧火丹
- 朱田火丹
- 天灶火丹
- 废灶火丹
- 尿灶火丹
- 赤流
- 身有赤处
- 蛇缠丹
- 土鬼丹
- 骨火丹
- 《颅囟经》二十二种丹证治
- 赤白游肿
- 丹入腹
- 丹痛
- 丹痒
- 传丹杂方
- 辨小儿欲发丹毒候
- 禁忌
- 禁法
- 疔疮
- 时毒
- 流注
- 天蛇毒
- 天泡疮
- 杨梅疮
- 王烂疮
- 浸淫疮
- 红丝疮
- 恶核瘰
- 疮疥
- 疹
- 黄水粘疮
- 头面疮
- 眉炼疮
- 耳疮
- 口疮
- 腮痈
- 臂痈
- 腋痈
- 胁痈
- 腹痈
- 臀痈
- 腿痈
- 肺痈
- 肠痈
- 便毒
- 囊痈
- 脚冻疮
- 汤火疮
- 翻花疮
- 多骨疽
- 漏疮
- 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
-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 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
- 集之七·脾脏部(上)
- 泻痢兼证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