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乳糜微粒血症(hyperchylomicronemia)患者新鲜血清外观呈乳白色混浊,4℃冷藏过夜血清外观:上层因有乳糜微粒漂浮而呈现糜状,下层清亮透明状。本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遗传性纯合子型患者除血脂改变外,临床症状也明显。而杂合子患者,虽呈现高甘油三酯血症,但症状不显着。

因乳糜微粒含量增加的缘故,该型脂蛋白异常以高血甘油三酯浓度为特征,一般高于11.29mmol/L。因乳糜微粒也含胆固醇,其胆固醇随甘油三酯升高亦增加,LDL和HDL通常偏低,而VLDL可轻度增加。

由于肝外组织脂蛋白脂肪酶活性缺陷,从肠粘膜细胞输入血液中的乳糜微粒不能经脂肪组织进行正常的分解代谢,使血中乳糜微粒贮留。近年来从载脂蛋白的角度研究证实,此类患者ApoCⅡ含量不足,不能激活脂蛋白脂肪酶,为其主要病因。CM中TG不能水解转变成CM残粒,无法被LDL受体识别摄取进行代谢,从而造成CM在血液中堆积。

原发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常在儿童期发病。虽然这种脂蛋白异常常为原发性和家族性,但也可由几种其他疾病或代谢状态而引起。因此,应排除继发性脂蛋白异常的可能性(见表10-1)。

排除继发性原因后,原发性可根据如下表现进行证实:①脸黄疣、肝脾肿大、视网膜脂血、腹痛和早发胰腺炎;②服药可引起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③血浆甘油三酯脂酶活性降低;④无脂肪饮食甘油三酯降低和乳糜微粒消失;⑤家系分析证实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当今降脂药对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无效,因此治疗这种异常症只能采用低脂肪饮食,因乳糜微粒随进食脂肪的消化而产生,治疗方法是将饮食脂肪降到占总能量消耗的10%,可在24h内降低血清甘油三酯,一般是先将血清甘油三酯降到11.29mmol/L以下,从而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第二步再降至正常。一般推荐健康人甘油三酯水平<2.26mmol/L,如表10-3所示。

表10-3 NECP推荐甘油三酯风险分级

甘油三酯(mmol/L) 风 险
<2.26 正 常
2.26~4.52 较 高
4.52~11.29
>11.29 很 高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