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论)夫伤寒四日。太阴受病。太阴者。脾之经也。为三阴之首。是故三日以后。阳受病讫。
传之膈。
沉细太阴脉又问。古人以四日太阴证。病在胸膈。可吐而愈。何也。答曰。有太阴证脉大。胸满多痰者在下
方
恒山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太阴初受病。宜服。吐之。
恒山(三分)甘草(三分)鳖甲(三分涂醋炙令黄色去裙)石膏(三分)柴胡(三分去苗)不计时
和气治中汤
(出圣惠方)
治太阴初受病。服恒山散吐后。宜服。
人参(半两去芦头)藿香(半两)白术(三分)甘草(二分炙微赤锉)干姜(一分炮)白茯姜半分。
麻黄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吐后。或壮热头痛。身体酸疼。口苦心烦。
麻黄(三分去根节)葛根(三分)柴胡(一两去苗)知母(三分)赤芍药(一两)栀子仁(散。每服四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头痛。背膊急痛。心腹壅滞。
柴胡(一两去苗)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恒山(一两五钱)茵陈(一两)知母(一两)赤每服五
半夏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呕吐频发。烦闷头痛。大渴。此证是脾胃
疾。
半夏(三分汤浸七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一两去芦头)浓朴(二两去粗皮涂不计
大青龙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脉浮。头痛。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
。无汗而烦者。
麻黄(二两去根节)桂心(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色锉)石膏(二两)杏仁(三十枚汤浸滓。
有大
小青龙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因下后大渴。服冷药过多。喘急者。
桂心(一两)五味子(半两)麻黄(一两去根节)白芍药(一两)细辛(三分)干姜(三分炮裂锉)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七遍)杏仁(三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温服。
加杏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虽经发汗后。心胸不利。头目多疼。胃气
不和。少思饮食前胡(半两去芦头)半夏(一两汤浸七次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人参(归(半两锉两)旋复不计
白术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腹胁胀满。心胸不利。四肢疼痛。咳嗽喘
息。恶寒壮热。
白术(三分)前胡(一两去芦头)葛根(三分锉)桑根白皮(三分锉)川升麻(半两)赤芍水一大盏。
入
朴硝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烦热不解。大小腑涩。
川朴硝(三分)犀角屑(三分)栀子仁(半两)赤芍药(三分)黄芩(三分)陈橘皮(三分以水一中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头重身强。腰脊痛。
葛根(一两锉)甘草(一两炙微赤锉)桂心(一两)大青(三分)黄芩(半两)石膏(一两)生姜半分。枣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烦热不解。大小肠秘涩。
犀角屑(三分)黄芩(一两)柴胡(一两去苗)栀子仁(半两)地骨皮(三分)川大黄(一煎至五
茵陈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头痛。背膊急闷。骨节烦疼。心躁口干。
茵陈(一两)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三分)防风(三分去芦头)去滓。不
泻心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未经吐者。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黄连(一两去须)黄芩(一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上为散。每
三黄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三阴受病。其脉浮而滑。更腹满。口热舌
干而渴。大便不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
未利
吐痰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毒瓦斯入胃。喉中闭闷。
瓜蒂(一分)丁香(一分)赤小豆(半合炒熟)上为细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
空腹服之
治伤寒汗出不止。已三四日。胸中恶寒。但欲吐。宜吐之方。
(出圣惠方)豉(五合)盐(半两)蜜(一合)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七分。去滓。空腹顿热服之。
又方
(出圣惠方)苦参(半两锉)甘草(一分生用锉)赤小豆(三十粒炒熟)上以水一中盏。煮取半盏。
去滓二大
松萝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日。寒热不退。头痛。百节烦疼。毒瓦斯在胸中。
松萝(半两)川升麻(一两)甘草(一两生用)恒山(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再
治伤寒四日。已呕吐。更宜吐者。
(出圣惠方)上取苦参二钱。研末。以温酒五合。调服之。得吐即瘥。
柴胡散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四日以后。烦热不解。大小肠涩。
柴胡(去苗)黄芩(去黑心各一两)犀角(镑)芍药(各三分)木通(锉二分)山栀子仁(半。入竹叶
四味承气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四日以后。腹胀满痛。喘粗。壮热。
大黄(细锉醋炒二两)朴硝(二两)甘草(三分炙锉)枳壳(去瓤麸炒三两半)上粗捣筛。
治伤寒四日。心胸中满闷。取吐。
(出圣惠方)上用猪胆一枚。取汁。以醋一小盏。纳猪胆汁相和。温过。分为二服。当以吐为度。
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
(出圣惠方)上用苦参五两。乌梅十枚。细锉。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服。
小柴胡汤治伤寒四日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柴胡(半斤)瓜蒌根(四两内少黄脉者)桂心(三两)黄芩牡蛎甘草(炙)干姜(各三服后。
治伤寒已经四五日。头痛。体痛。内热如火。病入腹胃。宜利泻之。
麦门冬(生者一升去心)生地黄(一升切)知母(二两)生姜(五两半)芒硝(二两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