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蜀中者佳。经冬不凋。根如连珠。以肉浓者为胜。因方家多取紫色。(原无紫色)土人采根。同黑豆煮紫。殊失气味。一种山根极相似。但色白。土人以醋煮之。杂巴戟内。

莫能识别。但击破之。紫而鲜洁者伪也。其中虽紫。又有微白。糁如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

味辛苦微甘。气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利男子。治夜梦精泄。强阴。下气补血海。益精。愈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去风癞及头面游风。疗香港脚。方书治中风劳倦。虚劳肾气虚而恶寒眩晕。及虚逆咳喘。(元阳虚者)腰痛。积聚痹痿不能食。消瘅泄泻。溲血淋浊。小便不禁。疝。并治目疾耳聋。病患虚损者。加用。覆盆子为之使。恶雷丸丹参。得黄柏橘核荔枝核牛膝川萆木瓜金铃子生地黄治疝气因于肾虚。

得五味苁蓉鹿茸山萸柏仁故纸杞子。治阴痿。去茸苁。加黄柏牛膝麦冬生地车前。治阴虚白浊。久不愈。得鹿角柏仁远志莲须覆盆天冬黄柏。治夜梦鬼交泄精。同甘菊蒺藜石菖蒲何首乌黑豆山萸天冬。治头面上风。

附方嗜酒后患香港脚。巴戟五钱。糯米同炒。米微转色。去米不用。大黄一两锉炒。同为末。熟蜜丸。温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嗜酒而病香港脚。此为湿热。大黄除湿热者也。同巴戟用之。缘入肾肝而达其气。俾除湿热之味得以奏功。即此以推疝气白浊夜梦泄精等治。亦不能专恃此味。必本其所受之因而投剂。用此以达下焦之主气可也。)〔论〕巴戟之味。由苦而辛。辛中亦有苦。味尽处略有甘。夫苦为火味。阳火出于地。

为命门真火。所云非苦无以至地也。辛为金味。上行为天气。合于人身之肺。所云非辛无以至天也。辛由于苦。则元气之体。苦合之辛。则元气之用。况其温者。又出地之始气。更合于经冬不凋以观。非禀阴中之真阳而裕有元气之体用者乎。本经首治大风邪气。(阳陷化邪)阴痿不起。(用阳不达)言其用也。由用而及体。故归之补中增志益气。甄权则首指其体。

如治鬼交精泄。以关元中极之间。下于肾三寸。男精女血。皆藏于此。赖其上有肾中命门。

实司元气者下而锁钥之。所谓气能摄精也。至言风癞之治。则并及用矣。其他种种治效。总不外此体用间元气之益耳。夫元气乃阴中之阳。不能离于阴以为阳。故不得漫用辛热以耗阴。

此味虽曰益阳。却从阴中完其体。致其用。非辛热之伦可比。如熟地黄补阴而发阳者也。可助之发阳于阴中。如覆盆子骨碎补由阳而强阴者也。可合之强阴于阳中。至如阳虚生寒。投以辛热之桂附。阳虚郁热。投以苦寒之连柏。俱有不舍兹味者。总为元气之主剂。立其主而后辛热可以去寒。苦寒可以清热也。人身元气。上际于天。下极于地。巴戟既裕元气之体用。

即亦能如元气之所周。随寒热而咸宜。故治疗颇多。(不第如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引痛。与香港脚而已也。)至本经首言大风邪气。诸本草亦以疗风为言。斯义最宜循绎。经曰。出地者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夫风化司出地者也。此品虽微。却有阳予正阴为主之义。所谓发阳于阴中。即强阴于阳中也。故不但能补元阳。且补血海益精。皆有兼功焉。(人身水火合化以为气。更藉金木交媾。乃得合化焉。巴戟达元气于上。即达肝之气化于肺。

达元气于下。即达肺之气化于肝。肝为血海。通于三焦之命门。合相火而行血海之化。既肺媾于肝。而血海不补乎。)夫肾元中。有精化气者先天也。有气化精者后天也。肺为气主。

巴戟以由苦而辛者。达元气之用于上。即由苦中之辛而归于甘。以达元气之用于下。肺直媾于肝。得归血海而化精。乃从阳而生阴之剂。(即此之谓强阴。谓下气。又谓益精。不止于能固精而已也。)与从阴而生阳之味。各有所宜。不得混视也。巴戟疗男子泄精。主于元气能固精之义也。第气与精交相益。而交相病。如元气虚而精不固。是由气以病精。属阳虚。

(或劳伤中气并劳伤命门之阳)若元精虚而气不固。是由精以病气。属阴虚。(不止于色欲。

举六淫七情。皆得以伤精。)阳虚者气不足。阴虚者火有余。二者皆病于元气。却未可概从补气论治。更当参者。太极未分阴阳。合为一气。此所谓两神相搏也。太极一判。清升浊降。然清者不能离阴以为上际。浊者不能离阳以为下蟠。此所谓两精相搏也。乃经又独以神属心者。正谓一气止是阴阳。阴阳止分动静。静者阖而动者辟。阖者气之守。辟者气之倡也。

故精必归之气。气尤归之神。又未可止于元气求责也。

缪氏云。凡相火炽盛。思欲不得。便赤口苦。目昏目痛。烦躁口渴。大便燥闭。法咸忌之。

〔修治〕同枸杞子汤浸一宿。漉出。再用酒浸一时。更拌菊花。熬令焦黄。去菊。拭干用。此雷公法。用紫黑沉大穿心者。不用色黄而细者。捶去心。酒浸焙。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