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苦辛气烈。白术苦甘气和。宋以来始各自施用。秋采者佳。春采者虚软易坏。苍术处处有之。白术吴越有之。浙产为云头术。颇肥大。种由粪力也。易润油。歙产名狗头术。虽瘦小。得土气充。甚燥。其白胜于浙术。宁国昌化池州者。并同歙术。境相邻也。

白术味甘微辛而苦。气温。味浓气薄。阳中阴也。可升可降。入足阳明太阴足厥阴少阴手太阳少阳经。主治除湿益气。和中补阳。理胃益脾。进食消谷。生脾津。除胃热。(盖脾之阴不化。则津不生。气不行。而热还归于胃也。)止渴。消湿痰虚痰。逐水饮。驱宿滞。

治心下湿痞水痞。胃脘虚痛寒痛。心腹胀满。水肿腹满。止脾虚呕逆。湿泻水泻。并泻痢。

多年气痢。止肌热。愈四肢困倦嗜卧。目不能开。逐皮间风水结肿。消足胫水肿。治冷气癖气块。利腰脐间血。并卫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补肝风虚。温中止汗。利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胸。下而腰脐之间。在气主气。在血主血。(海藏)佐黄芩。安胎。佐枳实。

消痞。配二陈。健脾消食。化痰除湿。与归芍生地之类同用。能补脾家之血。合干姜。逐脾家寒湿。和枳实姜连。除脾中湿热。与芍等同附方洁古枳术丸。消痞强胃。久服令人食自不停。白术黄壁土炒一两。枳实麸炒一两。

为末。荷叶包饭。烧熟捣和丸梧子大。每白汤下五十丸。气滞。加橘皮一两。有火。加黄连一两。有痰。加半夏一两。有寒。加干姜五钱。木香三钱。有食。加神曲麦芽各五钱。用白术方。不能备录。今但摘其治泻。有所因不同而所和之味亦异者。即类推之。可以善术之用也。脾虚泄泻。白术五钱。白芍一两。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米饮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日二服。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三钱。久泻滑肠。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为末。枣肉拌食。或丸服之。老小滑泻。白术半斤。黄土炒过。山药四两。炒为末。饭丸。量人大小。米汤服。或加人参三钱。老人常泻。白术二两。黄土拌蒸。焙干去土。苍术五钱。泔浸炒。茯苓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七八十丸。

泻血萎黄。肠风痔漏。脱肛。积年不瘥者。白术一斤。黄土炒过研末。干地黄半斤。饭上蒸熟。捣和。干则少入酒。丸梧子大。每用米饮下五十丸。日三服。

〔论〕人身元气。每困于湿。湿除则气益。惟白术于坤顺之体。具干健之用。不等于淡味渗湿。风剂燥湿。故洁古论术。首以除湿益气归之。夫脾为湿主。湿困。是阴中之阳困。

苟不得胃脘之健阳以召之。将何以为胃行气于三阳三阴乎。惟术能健胃阳。以化脾阴。而召阴中之阳。乃为表里相应。水火互召。元气于是畅。于是益。且脾主地气。胃主天气。脾不得天气之召。则地气不上行。胃不得地气之和。则天气不下施。(内经论脾胃切切于天气地气之分。因谓其主升降之化也。)至地气上与天气和。则所谓上焦合而营诸阳。总归于阳之能施能化。所以一切主治。阴固在阳中而不尸其功。况诸证非病于阳之不能健运。即阴之不得阳以运化者也。(大抵白术之用在除湿。胃之功至于脾也。除湿而即能益气。由脾而归胃也。益气而便能和血。表里相应。水火互召也。海藏所谓在气主气。在血主血者。不可相提并论。以阴从阳化而不尸其功也。)其所入之经。先胃及脾。其他所入之经。又由脾胃以及之。历审诸治。总由宣天气之阳。以化地气之阴。阴阳和而气乃行。由真气以化谷气。即由谷气以充真气。俾中土气交能行升降之化。为后天补接良剂。而于老人更切也。洁古谓下行则用之者。以足三阴同起于下。益脾者即能与肝肾俱。(胃得地气之和以下施故也)由脾胃而达肾肝之阴。海藏故云。补肝经风虚。又治冲脉逆气里急及脐腹痛也。惟阴虚而阳炽者。

投此味则相反若冰炭。(阴已虚而更燥之。阳已炽而更益之。可乎。)每见粗工治阴虚证。亦用参术理脾。大属梦梦。经曰。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盖气阳也。

各脏腑之阳。皆禀于胃经者。血脉之所注阴也。各脏腑之阴。皆源于脾。脏腑各因脾之经。

而乃受气于阳明者。以阳原出于阴中也。因脾之经而必行其津液者。经脉固液所化也。(脾患于湿。则阴不化。而津液不生。白术之理胃益脾。能令生津以通经。乃得由经以达气。)经曰。四肢皆禀气于胃。今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

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玩此数语。则白术之理胃。以其健阳。而真气并于谷气。能行于诸脏腑也。其能行于诸脏腑者。以其健胃阳。而即能化脾阴。致其津液。以荣血脉通经隧也。经曰。五脏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数语透露极矣。白术以除湿益气为功。则凡湿皆用术乎。曰。湿分内外。尤别寒热。属于寒是阳郁阴中而不升也。阴之所蓄则气虚矣。属于热是阴困阳中而不降也。阳之所并则气实矣。虚实皆属气。气之虚实皆化湿。

但实者邪气之实也。尚可投术以益气乎。夫湿为地气。阳蓄于阴。是地气因天气之郁而不化。

阴困于阳。是地气受天气之并而不化。总之化湿者皆阴。而阴之所以化湿者。皆本于阳之不能化。唯一虚一实。而投治乃殊。虚者补正以益气。如白术茯苓是也。实者除邪以益气。如连柏栀黄皆可燥湿。不执二术为用也。夫气者水所生阴生阳也。液者气所化阳化阴也。气能化液。何湿之有。如气虚不能化。补其阳而液自化矣。(液之所化。即气之所到也。)至气实而不化者。不等于真气之不足。乃病于真气之受伤。必先除其所伤之邪。盖抑阳则阴化。(阴受并于阳则亦不化故也。)阴化则液行。液行则湿除。湿除则气益矣(气与湿不能相离以为本。除湿益气。亦不能相离以为用。特益正除邪。贵于适事为故耳。)第寒热虚实之用术。

如斯较然。而又谓其能治风证。何也。曰。风亦有别。阳虚阴蓄。阴固非真阴也。阴久不化。

则阳从之而化风。是谓风虚。所宜活血(即气能化液也)以化阴。而补其风虚者也。(白术补肝风虚)阳盛阴困。阳固非真阳也。阳久不化。则阴从之而化风。是谓风实。所宜清气以化阳。而疏其风实者也。(风皆属阳。风虚者阳从乎阴以病血也。故应治血。风实者阴从乎阳以病气也。故应治气。)二治于兹味宜否。所当酌处矣。总之。因湿化热。因热化湿。皆患于阴不得阳以化。太阴之脾不能行其液以通经脉而增湿。致胃气不能达于三阴三阳以增热。

展转相因。为病乃剧耳。经曰。经隧者气血所从出之道也。气血之道壅。而经络阻绝。如卒中之类。孰非热化湿。湿更化热以亡其阴之为病乎。又如反胃中满。非皆湿热驯致以至此极乎。丹溪所以云人身湿热为病居多也。抑白术主治。有腹满呕逆等证。固非湿热欤。曰。此皆阳虚化湿之的对。至阳盛而热化湿者。当先责其本于热。惟皆本于阳之不能化阴。故虽投剂清热。以期阴之能化。而或攻或补。又不可伤其真阳以绝化原。故亦有不能舍术之时也。

湿热之证。无如七情所伤者。伤于阴而不能化阳。以致气郁成湿。湿郁化热。但究其本。是阴气有伤。非若阴盛蓄阳之湿热也。虽不宜寒降。宜除湿理脾。其可投二术之辛燥以亡阴乎。

此证关于神思。乃阳中之阴伤。虽曰不宜凑阳。而宜裕阴和气。却不可以纯阴濡剂绝其化原。

即二冬犹虑其滞阳也。近代程若水。每用茯神石枣丹皮滋阴降火。茯苓薏仁木瓜车前健脾行湿。佐山楂石菖蒲以行湿滞。殊有理会。斯证患之者最多。因误治而夭枉者不少。故特表而出之。人身之病。惟痰为多。而为害最甚。自真阴虚损之火痰。先以补益真阴为急。外困六淫之气痰。先以祛除外邪为急。饮食积聚之郁痰。先以导散郁滞为急。此外。凡内伤中气而为虚痰。为湿痰。未有不以理中气为本者也。盖不补脾气。则液不化。痰不行。不行不化。

将脾胃之气愈困。而不能行气于阴阳。即经隧之道塞。而不能通营血以归于血海。将下焦之元阴愈虚。上焦之虚热更生。真阴日亏。而真阳日惫。是惟老人最甚。此际健脾行痰者。无过白术而已。然须的审其可投而投之。抑或其初未可。而需后乃可。庶几信心以奏效也。

缪氏云。术燥肾而闭气。肝肾有动气脐间筑筑者。勿服。刘涓子云。痈疽溃疡。服之反生脓作痛。

〔修治〕弗用油者。去皮切片。米泔水浸透。晒干。陈壁土裹。蒸晒九次。洗净。仍晒干。用此法窃土气以助脾。入乳汁润之。制其性也。脾病则陈壁土炒。其脾虚而气滞者。枳实煎水渍炒。或香附煎水渍炒。枳术丸用白术。须以紫苏薄荷黄芩肉桂汤煮过。

味甘微苦而辛。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足太阴阳明手太阴阳明太阳之经。禀初夏之气以生。其味苦甘而浓。其气芳烈而温。其性纯阳而健。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仲淳)主治除湿。(其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间腠理湿)发汗。(与白术止汗特异)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

苍术气

味辛烈。强胃强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故郁散而平。)疏滞宽中。强胃安脾。治湿痰留饮。心下急满。水肿胀满。或挟瘀血成窠囊。止寒湿呕逆。

下泄冷痢。治痿疗疸。及风寒湿痹。更脾湿下流。浊淋带下。(仁斋谓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淋不止。腰背酸疼。宜用苍术以敛脾精。所谓敛者。即除湿而不使脾淫。同于东垣除湿下安太阴之义。非别有收敛之功也。)阴寒疝气。腹中窄狭者。须用之。(洁古)引以黄柏牛膝石膏下行之药。治下焦湿。同白术。治胫足湿肿。入平胃散。去中焦湿。平胃中有余之气。入葱白麻黄之类。能散肉分至皮表之邪。同人参茯苓白芍甘草橘皮莲肉缩砂。为调中之正法。

健脾。开胃。消饮食。同藿香橘皮茯苓人参木瓜猪苓泽泻缩砂。治霍乱转筋吐泻。同干葛防风茯苓炙草猪苓泽泻车前。治湿泻若雷奔。同秦艽萆木瓜薏仁石斛桑寄生石菖蒲黄地黄甘草晚蚕砂桂枝。治一切痛痹。及关节不利。热者去桂枝。加黄柏。得黄柏牛膝木瓜石斛。

能健步潜行。得苦参牡蛎。治小儿胃家湿热。饮食不生肌肉。君人参芍药木瓜薏仁茯苓桑皮赤豆车前橘皮。佐以猪苓泽泻。治一切水肿。日重倍人参。夜重加地黄芍药。俱与术倍。

君枳实半夏橘皮砂仁人参。除心腹胀满。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伤食发寒热。及泄泻。

同人参橘皮茯苓木瓜藿香。治反胃吐逆。因寒加生姜。因热加竹茹枇杷叶逆水芦根。同麦冬石斛黄柏白芍木瓜薏仁五味子。为治痿要药。同生姜藿香槟榔。治山岚瘴气。同四物麦冬荆芥防风地榆。治肠风下血。同补骨脂川椒茴香青盐川楝子黄柏。治疝。

附方治蛊胀由于脾虚有湿者。真茅术末。每清晨米饮调三钱。服不数月。强健如故。

苍术丸。老年常服。饮啖可过少壮。真茅术四斤。如法洗浸。去皮切片。以桑椹怀生地何首乌各一斤。熬浓汁。至无味而止。去渣滤清。下苍术浸之。晒干复浸。汁尽为度。研末。又以人乳拌匀。晒干数次。约重数两。炼蜜丸。白汤或酒吞数钱。治痹。可令年老身轻。矫捷甚于少年。真茅术十斤。洗净。先以米泔浸三宿。再用蜜酒浸一宿。去皮。用黑豆一层。拌苍术一层。蒸二次。再用蜜酒蒸一次。用河水砂锅内熬浓汁。去渣。隔汤煮滴水成珠为度。

每膏一斤。和炼蜜一斤。白汤调服。本事方治停饮囊。去湿崇土以填窠臼。用苍术一斤。

去皮切片。为末。油麻五钱。水二盏。研滤汁。大枣五十枚。煮去皮核。捣和丸梧子大。每空腹温服五十丸。增至一二百丸。初服必觉微燥。以山栀子末沸汤点服解之。三月疾除。忌桃李雀肉。

〔论〕白术之味始甘。次有微辛。后归于苦。苦味居多。苦从火化。火乃土之母也。

故为健脾胃之主。苍术始甘。次苦。后归于辛。辛味居多。辛从金化。金乃土之子也。故能行脾胃之化。盖脾不主湿。则阴气无以达于阳。而卫气先病。营即随之。苍术之能发谷气。

犹水谷悍气。剽疾滑利。先卫而后营。与白术之健运于中者自别。有谓其气极雄壮通行脾肾者。讵知脾与三阴同居于下。脾阴至肺。肾阴亦至于肺。脾之至阴。藉燥而辛烈者。以发谷气。俾上行至肺而肾亦至矣。且谷气发越。则凡阳明之气所至者皆能至之。丹溪所谓上中下除湿皆可用也。

阴虚便燥。渴而火亢者。忌之。血虚怯弱。及七情气闷者。慎用。虚火动而痞闷。愈宜远。

〔辨治〕出茅山。细而带糖香味甘者真。米泔浸洗极净。刮去皮。拌黑豆蒸引之。合水气也。又拌蜜酒蒸。又拌人乳透蒸。皆润之使更合于金气而不燥也。凡三次蒸时。须烘晒极干。气方透。胎中酒蒸。平用泔制。(能)缪氏云。二术俱为阳草。故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药性偏长。物无兼力。此物生自然之道也。凡脏皆属阴。若脾虚无湿者用之。反损脾阴而竭津液。此最易误。

〔总论〕术之用。补中益气。力优在白。除湿快气。能专于苍。所谓祛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者。当以坐苍。不得概蔽之白。至于燥肾闭气。又宜坐白。不能混及于苍。(前人以枳实佐白术良有深意)凡病脾土虚者。无论湿邪之有无。白术皆所急需。但不宜于胃有实热者耳。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