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滑按之虚绝者,必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必下清脓血。脉沉弦者,下重,其脉小大者,为未止。脉数,若微发热,汗自出者,自愈;设脉复紧者,必为未解。脉微,若数者令自止,虽发热不死;脉反弦,发热,身汗出,自愈。脉绝手足厥,灸之手足温者生;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止,当下之;数而滑者,有宿食,当下之。肠 下白沫,沉则生,浮则死。肠 下脓血,悬绝者死,滑大生。又沉小流连者生,数大有热者死。肠 转筋,脉极数者死。凡诸痢泄注,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身热者死。或谵语,或腹坚痛,脉沉紧者,可下;迟者,可温之。下痢不欲食,有宿食;肠满痛,为寒食;肠坚心下坚,为实,皆可下。下痢脉迟,紧痛肠鸣,心急大孔痛,皆可温。伤寒下痢,三部无脉,尺中时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形损脉不至者死。

风湿热论之,则火盛而金去,独木火旺而脾土损矣。轻则飧泄,身热脉洪,谷不能化;重则下利脓血。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诸下利,皆属于湿。又曰∶下利稠粘,皆属于火。又曰∶利下脓血,皆属滞下。

前证,皆热证、实证也。忌用龙骨、石脂、粟壳等剂。虚证泄利,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责,惟觉困倦,脉弦涩者是也。宜温补之。

治法,重则大黄汤主之,轻则黄芩芍药汤主之。后重则宜下,乃有物结坠。里热脉洪甚,宜下;若脉洪大甚,不宜下也。又大肠经气不宣,加木通、槟榔、木香。肠痛则宜和,胃气不和,当以茯苓、归、芍和之。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风气因动属于内,大柴胡汤主之。血脓稠粘,以重药竭之,热甚故也。身冷自汗,以毒药温之。有暴下无声,身冷自汗。小便清利,大便不禁,气难布息,脉沉微,喘吐,虽有里急后重,谓寒邪在内而气散也。可温药而安,则浆水散是也,属少阴。风邪在内缩,宜汗之也。有厥阴下利不止,脉沉而迟,手足厥逆,涕唾脓血,此难治,宜麻黄汤、小续命汤平之。法曰∶谓有表邪缩于内,当散表邪而安矣。李用升举之法亦然。 溏为利,宜温之。谓利有结粪,属太阴。有里者下之。或后重,或食积与气坠,下之。在上者涌之。或痰气在上,涌之安;在下者,竭之。

大法,去者送之,盛者和之,过者止之。假如恶寒热,腹不痛,加苓为主;痛甚,加当归,倍芍。如见血,加连;或发热恶寒,非芩不止,上部血也。如恶寒脉沉腰痛,或白痢下痛,或血,非连不止,中部血也。或恶寒脉沉,先血后便,非地榆不止,下部血也。

痢下,有风、湿、热、寒、虚,滞下、噤口痢、疳痢、瘵痢、湿蚀疮,病同而因异。血痢,有瘀血、血枯、肺痿、风血酒痢,证同而因异。

泄痢是积辨 泄痢有期,或久亦然,或久神不悴亦然,宜逐去之,此名滞下。

有一人,年六十。忧患滞下褐色,腹微痛,后重频并,食大减,身微热,脉弦而涩,似数稍长。非滞下,乃忧患所致,心血亏脾弱也。以四物、四君合而治之愈。

有一人,年三十,奉养浓。秋间患滞下,腹大痛,左脉弦大似数,右脉亦然,稍减,重取似紧。此乃醉饱后吃寒凉,当做虚寒治之,遂以四物,桃仁、红花,去地黄,加参、术、干姜,煎入姜汁、茯苓,一月而安。

黄芩芍药汤治泄痢腹痛,后重身热,脉洪疾。

芍药 黄芩(各一两) 甘草(五钱)

痛加桂少许。

大黄汤治前证重者。

大黄一两,酒浸半日,煎服,以利为度。

芍药汤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行血则便脓自安,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甘草(炒) 木香 槟榔 桂枝(各二钱) 黄芩(半两) 大黄(三钱)

白术芍药汤治脾受湿,水泄微满,困弱,暴下无数。

白术 芍药(各一两) 甘草

腹痛甚,加芩桂;脉弦头痛,加苍术、防风;下血,加苍术、地榆,痒则同上;如心下痞满,加枳实。

黄连汤治大便下血,腹中不痛,谓之湿毒下血;腹中痛,谓之热毒下血。

当归(半两) 大黄(二钱半,热毒加之) 芍药 桂(腹痛加之)

诃子散治虚滑,久不已。

黄连(三钱) 木香(半两) 炙甘草(三钱) 诃子皮(生、熟各半两) 白术

芍药汤送下。

桃花汤治冷痢腹痛,下鱼脑白物。

赤石脂( ) 干姜(炮)

饼丸,饮下。

浆水散治暴泄如水,身冷脉微气少,甚者加吐、急痛。

半夏(一两) 炮附子 干姜(五钱) 桂枝(五钱) 炙甘草(三钱) 良姜(二钱半)

上为末,三五钱,浆水二盏,煎半,和滓热服。

小续命汤治风积痢。

龙芽草 刘寄奴

椿皮丸治风邪内陷。

香连丸止痢。

燥湿和血汤治肠 下血,合作一派,腹中大痛。此乃阳明气冲,热毒所作也。

以下出李。

地黄(生、熟各半两) 牡丹皮(半钱) 白芍(一钱半) 当归(二钱) 甘草(生半钱,熟一钱) 黄 (一钱) 升麻(七钱) 苍术 秦艽 肉桂(各三钱) 橘皮(二钱) 作一服。

升麻补胃汤治前证,腹中不痛,腰沉沉然,乃阳明、少阳经血证,名湿毒下血。效过老人久痢。

升麻(一钱) 羌活(二钱) 独活 柴胡 防风(各五分) 葛根(三钱) 肉桂(少许) 白芍(一钱半) 当归(三钱) 丹皮(半钱) 地黄(生、熟各半钱) 炙甘草(半钱) 黄 (一钱)槐花(治湿毒) 青皮作两服。

益智和中汤治前证,腹中痛,皮恶寒,脉俱弦,按之无力,关甚紧弦,肌表阳分凉,喜热熨,为内寒明矣。

升麻(一钱半) 葛根(半钱) 白芍(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桂皮(四钱) 益智(五分)当归(一钱) 黄 (一钱) 牡丹皮(炙) 柴胡 半夏(各五分) 干姜(炒) 肉桂(一钱)

茯苓汤治伤饮冷水,变成白痢,腹内痛,减食。

茯苓(六钱) 泽泻(一钱) 当归(四钱) 苍术(二钱) 生姜(二钱) 黄芩(三钱) 肉桂(二钱) 猪苓(六钱) 甘草(半两,炙) 芍(一钱半) 升麻 柴胡(各二钱)

止痢神丸

川黄连 茱萸 粟壳(清泔浸三日。又酒浸七日,炒干,同上二味,同此制)

上末为丸。热则甘草汤下,寒姜汤下八十丸。

小柴胡去参汤浑身热,挟外感。

没乳丸治瘀血痢。

乳香 没药 桃仁 滑石

佐以木香、槟榔。苏木汤下。

保和丸治食积痢。

噤口丹治噤口痢,呕不纳食;亦治痢吐食。

枇杷叶(十张,蜜炙) 缩砂(十个,末)

熟蜜调,抹口上。

半夏(四钱) 人参(八钱)

姜煮干,焙末。以姜粉入香附,丸服,连多加参煎呷。

大承气汤治下痢不欲食。

许学士云∶凡痢病腹痛,以白芍、甘草为君、归、术为佐。见血前后,以三焦热论。

凡治痢病,小便清白不涩为寒,赤涩为热。

又法,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沉沏清冷,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脉微细而迟者,寒也。谷虽不化而色变非白,烦渴,小便赤黄而或涩者,热也。凡谷消化,无问他证及色,便为热也。寒泄而谷化者,未之有也。

伤食,微加大黄;腹胀,川朴;渴者,白茯苓;腹痛,白芍、甘草为主。冬月,白芍药一半、白术一半;夏月,制黄芩。先见脓血,后见大便者,黄柏为君,地榆为佐,加归尾;先见大便而脓血者,制芩、归梢;脓血相杂下者,制连;大便腹不痛,白芍半之;身倦。目不欲开,口不能言,黄 、人参;沉重者,制苍术;不思食者,木香,藿香。余同上。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