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伤寒论》。本方又名“麻黄细辛附子汤”。
组成
麻黄二两(6克、)附子一枚(9克)、细辛二两(3克)。
用法
水煎温服。
功效
助阳解表。
主治
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方解
本方辛温解表药与温里助阳药配合,从而成为助阳解表方剂,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散寒;附子温肾经散寒,补助阳气不足,用之温肾助阳.为巨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在里以振奋阳气,鼓邪于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既能鼓邪外出,又无过汗伤阳之虞,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能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
本方既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的代表方、基础方,又是治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甚、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若证为阳气虚弱,宜加人参、黄芪;兼咳喘吐痰,加半夏、杏仁、苏子、白芥子;兼湿滞经络之肢体酸痛,加苍术、独活。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该遵循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
本方中细辛有毒,用量宜轻;附子亦为有毒之品,应使用炮制过的附子,煎煮时应将附子先煎,以减少毒性。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可见于治疗腰腿痛、面神经麻痹、过敏性鼻炎、房室传导阻滞、前列腺炎、头痛、三叉神经痛、发热、咽痛、失音、暴聋暴盲、阳痿、强直性脊柱炎、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湿疹、银屑病、脱疽等辨证属阳虚外寒的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抗炎、镇痛、抗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方歌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摘录
汉·《伤寒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