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红背酸藤

拼音注音
Hónɡ Bèi Suān Ténɡ
别名

酸藤、黑风藤、风藤、酸藤木、三酸藤、蚂蝗藤、牛卷藤、乳藤、酸叶藤、麻骨风、头林心、斑鸠藤、厚皮藤

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酸叶胶藤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cdysanthera rosea Hook.et Arn.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晒干。叶多临用时采新鲜品。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杂木林山谷中、水沟旁等较湿润之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及台湾等地。

原形态

为木质藤本,长达10m。全株具乳,茎皮深褐色,无明显皮孔。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纸质,阔椭圆形,长3-7cm,宽1-4cm,两面无毛,叶背被白粉;侧脉每边4-6条。顶生聚伞花序,圆锥状,着花多数,宽松展开,花小,5数,粉红色;花萼裂片卵圆形;花冠近坛形;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花丝短,花药披针形,基部具耳;花盘环状,围绕子房周围;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被短柔毛,花柱丝状,柱头先端2裂。蓇葖2枚,叉开成一直线,外果皮有明显斑点。种子长圆形,先端具绢质种毛。花期4-12月,果期7月至次年1月。

化学成分

本品的地上部分含有酸叶胶藤三萜酯(D-friedours-14-en-11a,12a-epoxy-33-yl palmitate)[1]。

归经

肝经

性味

酸;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化滞;活血消肿。主咽喉肿痛;口腔炎;肠炎;慢性肾炎;食滞胀满;痈肿疮毒;风湿痹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消炎、杀菌,去腐秽。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溃疡。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2.《广西中药志》:消食化滞,生津止渴,杀菌,敛疮。治食滞胀满;外洗脓疡。

摘录
《中华本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