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多穗蓼
别名
辣蓼、水蓼、多穗假虎杖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olystachyus Wall.exMeissn.
采收和储藏:6~10月采收全草,扎把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坡、灌丛、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半灌木,高10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cm;托叶鞘筒状,上部偏斜;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国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形,长6-15cm,宽3-5cm,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大型展开的圆锥状花序;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外面2个较小,内面3个较大,近圆形,长约4mm。瘦果三棱形,黄褐色,短于花被。
化学成分
多穗蓼全草含多穗蓼甙(polystachoside)[1],树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腊梅甙(meratin)和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2]。
归经
肺;脾;胃;大肠经
性味
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