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四川山矾

拼音注音
Sì Chuān Shān Fán
别名

黄夹柴、灰灰树

出处

始载于《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四川山矾的根、茎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setchuensis Brand[S.sinu-ata Brand;S.Lucida(Thunb.)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或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杂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小乔木。小枝略有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薄革质,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3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尖锯齿;中脉在叶面凸起。穗状花序呈团伞状;苞片阔倒卵形,宽约2mm,背面有白色长柔毛或柔毛;花萼长约3mm,裂片长圆形,长约2mm,背面有白色长柔毛或微柔毛,乌简短,长约1mm;花冠长3-4mm,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30-40,花丝长短不一,伸出花冠外,长4-5mm,花丝基部稍联合成明显的5体雄蕊;花盘有白色长柔毛或微柔毛;花柱长约3mm,子房3室。核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8mm,先端具直立的宿萼裂片,基部有宿存的苞片;核骨质,分开成3分核。花期3-4月,果期5-6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黄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呈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3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尖锯齿,中脉在两面均凸起;叶柄长5-10mm。叶薄革质。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含山矾脂素(Symplocoige-nin)。

归经

肺经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行水;定喘;清热解毒。主水湿胀满;咳嗽喘逆;火眼;疮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有止咳、消胀的功能,用于水湿胀满,叶用于咳嗽喘逆。

摘录
《中华本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