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Zhuī Lián Lì
别名

黄栗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锥连栎的茎白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us franchetii Ska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刮去栓皮,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600m的山地或松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5cm。小枝被灰黄色细绒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密被灰黄色细绒毛;叶片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12)cm,宽2.5-6cm,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齿端有腺点,幼时两面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绒毛,老叶下面被黄色绒毛,侧脉8-12对,直达齿端。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新枝基部,长4-5cm,序轴密被灰黄色绒毛;雌花序长1-2cm,具花5-6个;果序长1-2cm,序轴密被灰黄色绒毛。壳斗杯状,包围坚果约1/2,直径1-1.3cm,高0.7-1.2cm,有时盘形,高约4mm;小苞片三角形,长约2mm,背面有瘤状突起,被灰色绒毛;坚果长圆形或近球形,顶部平或凹下,直径0.9-1.3cm,高1.1-1.3cm,外露部分有灰色细绒毛,果脐略突起。花期2-3月,果期9-10月。

性味

微苦;涩;性微温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主感冒;咳嗽痰多;气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味涩,微苦,性微温,有止喘,定喘的功能。用于感冒,哮喘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