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柳屑

拼音注音
Liǔ Xiè
别名

柳蚛屑、柳蛀粪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茎枝蛀孔中的蛀屑。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babylonic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

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痒。主风疹;筋骨疼痛;湿气腿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浴;或炒热熨。

各家论述

《唐本草》:主风瘙肿痒瘾轸。

摘录
《中华本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