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巴东岩白菜
别名
岩白菜、石白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呆白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aenophora rupestris(Hemsl.)solereder[Rehmannia rupestris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 290-1200m的悬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
原形态
呆白菜,多年生草本,高25-50cm。全株密被白色绵毛。茎简单或基部分枝,茎、花梗及萼上的绵毛常结成网膜状。基生叶较厚,革质;具长柄,柄长3-6cm;叶片卵状长圆形,长7-13cm,先端钝圆,基部近于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或为带齿的浅裂片;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向上逐渐缩小,顶部的成为苞片。花具长0.6-2cm的梗;小苞片条形,生于花梗中部;萼长1-1.5cm,萼齿5枚,各又3深裂,小裂齿长3-6mm;花冠紫红色,狭筒状,伸直或稍弯曲,长4cm,外被长柔毛,上唇裂片宽卵形,下唇裂片长圆状卵形;雄蕊4,二强,花丝无毛,着生处被长柔毛;子房卵形,无毛,花柱先端2裂,裂片近圆形。蒴果长圆形。种子小,长圆形。花期7-9月。
性味
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
补肾;明目;调经。主目昏多泪;肾虚腰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