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香附

拼音注音
Xiānɡ Fù
别名

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英文名
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 Rhizome of Nutgrass Galingale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1. 陶弘景:莎草根,方药亦不复用。《离骚》云:青莎杂树,繁草HUO靡,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蓑,疗体异此。

2.《本草图经》:《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莎草根)颇相类,但味差不同。

3.《本草衍义》: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虽生于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之,则误矣。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erus rotundus 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原形态

莎草,多年生草本,高15-95cm。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纹外向型形,有时数个相连。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茎上;叶片线形,长20-60cm,芝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每个花序具3-10个小穗,线形,长1-3cm,宽约1.5mm;颖2列,紧密排列,卵形至长圆形,长约3mm,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等长或过之;每颖着生1花,雄蕊3;柱头3,丝状。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纺锤形,或稍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并有明显而略隆起的环节6-10个,节上有众多未除尽的暗棕色毛须及须根痕;去净毛须的较光滑,有细密纵脊纹。质坚硬,蒸煮者断面角质样,棕黄色或棕红色;生晒者断面粉性,类白色,内皮层环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以个大、质坚实、色棕褐、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棕黄色,其下为2-3层下皮细胞,壁稍厚;下皮纤维束多数,紧靠表皮排列成环。皮层与中柱间内皮层明显;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外韧型,其外围也有内皮层。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多数,散列。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类圆形分泌细胞,内含黄棕色分泌物。此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淡棕色。①未糊化淀粉粒类圆形。类三角形、类方形或圆齿轮形,直径3-27μm。③分泌细胞类圆形,直径35-72μm,含淡黄棕色分泌物,其周围7-8个薄壁细胞呈放射状排列。③下皮纤维红棕色或黄棕色,纤维较细长,有的一边呈齿状突起,直径7-22μm,壁厚,木化,孔沟稀或不明显,有的纤维束周围可见含硅质决的细胞。④下皮细胞类多角形或类方形,壁木化增厚,孔沟明显。⑤叶基纤维细长,直径5-13μm,壁甚厚,孔沟不明显,胸腔线形。纤维来周围亦可见含硅质块的细胞。此外,有石细胞及梯纹、螺纹。网纹导管。(图3)

毒性

毒性:香附挥发油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297±0.019ml/kg。

香附毒性较小,饲料中加药比例不超过25%时,大鼠可以耐受。加药量达30-50%时,动物生长受一定抑制。香附醇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半数致死量 约为1500mg/kg。三萜类化合物IV-B 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0mg/kg。香附挥发油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297±0.019ml/kg。

化学成分

根茎含葡萄糖 8.3%-9.1%、果糖(fructose)1.0%-1.7%、淀粉(starch)40%-41.1%、挥发油(essenial oil)0.65%-1.4%。挥发油中含β-蒎烯(β-Pinene)、樟烯(camphene),桉叶素(1,8-cineole)、柠檬烯(limo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香附子烯(cyperene)、芹子三烯(selinaTCMLIBiene)、β-芹子烯(β-selinene)、α-香附酮(α-cyperone)、β-香附酮(β-cyperone)。绿叶萜烯酮(patchoulenone)α-及β-莎草醇(α-Rotunol及β-Rotunol)、香附醇(Cypero1)、异香附醇(lsocyperol)、古巴二烯(copadiene)、环氧莎草奥(epoxyguaine)、香附醇酮(cyperolone)、莎草奥酮(rotundone)、考布松(dobuson)及异考布松(isokobusone),4α,5α-环氧-11-烯-3α-桉叶醇(4α,5α-oxidoeudesm-11-en-3α-ol),香附子烯-2,5,8-三醇(sugeTCMLIBiol)等。另据报道,挥发油中含古巴烯(copaene),香附子烯,β-榄香烯(β-elemene),丁香烯 (caryophyllene),α-香附酮,香附醇,广藿香烯醇乙酸酯(patchoulenyl acetate),香附子烯-2-酮-8-醇乙酸酯(sugeonyl acetate)。根茎又含鼠李素-3-O-鼠李糖基(1-4)-吡喃鼠李糖甙[rhamnetin-3-O-rhamnosyl(1-4)-rhamnopyranoside]。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1.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纳的协同作用:刘国卿等报道,给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香附挥发油0.03,0.06及0.10ml/kg(分别为1/10,1/5,1/3半数致死量),给药后30分钟,各组的小鼠均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纳20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为睡眠指标,观察各组的睡眠鼠数。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香附挥发油均能明显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P<0.01)。

1.2.对正常家兔的麻醉作用:给家兔分别缓慢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香附挥发油0.050,0.075及0.100mg/kg,平均麻醉时间依次为9.0,15.0,28.5分钟。各组动物给药后翻正反射迅速消失,在0.050mg/kg剂量组,家兔痛反应及角膜反射迟钝,听反应存在;其余二个剂量组家兔痛反应及角膜反射完全消失,听反应存在。各组家兔在给药后均有四肢强直现象,约3分钟后消失。

1.3.协同东莨菪碱麻醉作用:以翻正反射消失为麻醉指标,观察各组家兔的平均麻醉时间。第一组静脉注射香附挥发油0.075ml/kg,均出现翻正反射消失。第二组脑室注射东莨菪碱。第三组静脉注射香附挥发油0.035ml/kg(未出现翻正反射消失),随后脑室注射东莨菪碱2mg/kg,结果显示,0.035ml/kg的剂量无麻醉作用,而能明显地延长东莨菪碱的麻醉时间,但并不影响麻醉深度。

1.4.对戊四唑惊厥的影响:给小鼠腹腔注射香附挥发油0.1ml/kg(1/3半数致死量),给药后30分钟,ih 戊四唑85mg/kg,观察小鼠阵挛性惊厥数。结果表明,香附挥发油对戊四唑引起的小鼠惊厥无保护作用。SinghN等亦报道香附醇提取物对小鼠戊四氮和电休克无保护作用。

1.5.解热镇痛作用:邓素贞等报道,给小鼠皮下注射20%香附醇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刘国卿等用热板法测定痛阈,给小鼠腹腔注射香附挥发油0.1ml/kg,以腹腔注射盐吗啡10mg/kg作对照,分别于给药后15,30,60及90分钟测定各鼠的痛阈。结果表明,香附挥发油无明显镇痛作用。Gupta MB报道,香附醇提取物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IV一B)5mg/kg灌服的镇痛效果与30mg/kg乙酰水杨酸相当。香附醇提取物对注射酵母菌引起的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其效价约为水杨酸钠的6倍,其解热有效成分也是三萜类化合物。

1.6.降温作用:给大鼠腹腔注射香附挥发油0.1ml/kg,以腹腔注射氯丙嗪5mg/kg作阳性对照,给药前后分别测定大鼠直肠体温。结果表明,给予香附挥发油30分钟后可明显降低大鼠正常体温(P<0.05),较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强,但作用不及氯丙嗪持久,随后大鼠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苏联学者Akperbekova. BA等报道,给蛙皮下注射香附水或水一醇提取物,可使蛙心停止于收缩期。较低浓度时,对离体蛙心,以及在位蛙心、兔心和猫心有强心作用或减慢心率作用。香附总生物碱、甙类、黄酮类和酚类化合物的水溶液亦有强心和减慢心率作用,并且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刘国卿等研究了香附挥发油对猫血压的影响。用氯醛糖80mg/kg进行麻醉,记录猫颈动脉血压。给麻醉猫静脉注射香附挥发油0.1ml/kg后15秒,猫血压开始下降,150秒后比正常血压降低10.7-13.3kPa,5分钟后血压开始回升,8分钟后血压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故认为短暂的血压下降与其局部作用有关。Singh N 等用香附乙醇提取物20mg/kg 静脉注射于麻醉犬,血压缓缓下降,持续0.5-l小时。乙醇提取物不影响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血压的作用,但能部分阻断组织胺的作用。

3.雌激素样作用:Indira M 等报道,去卵巢大鼠试验表明,香附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活性。挥发油0.2ml,间隔6h皮下注射2次,48小时后阴道上皮完全角质化;0.3ml给药三次时,在大量角质化细胞中反出现很多白细胞。白细胞的出现可能是挥发油的刺激作用所致。从挥发油分离出的成分中,以香附烯(Cyperene)I的作用最强,但不及挥发油本身。阴道内给药时,挥发油、香附烯I和香附酮可致上皮角质化,而香附醇和香附烯Ⅱ则全无作用。有效成分全身给药的有效量不超过局部用药量一倍。故认为,这些成分可能属于雌激素原(ProesTCMLIBagen)一类,在体内转化后活性增强。香附的这一作用是其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依据之一。

4.对子宫的作用:张发初等报道,5%香附流浸膏对豚鼠、兔、猫和犬等动物的离体子宫,无论己孕或未孕,都有抑制作用,使其收缩力减弱、肌张力降低。其作用性质与当归素颇相似,但较弱。

5.抗炎作用:Singh N 报道,香附醇提取物100mg/kg 腹腔注射,对角叉菜胶和甲醛引起的大鼠脚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强于5-10mg/kg氢化考的松。Gupta MB 研究证明其抗炎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其中成分IV-B对角叉菜胶所致脚肿的抗炎作用,比氢化考的松强8倍,安全范围大3倍。对甲醛性脚肿亦有抑制作用。灌胃和腹腔注射的效力之比为1:3,说明可能在消化道内只部分吸收。

6.对肠管的作用:刘国卿等报道,按常规方法制备家兔离体肠管,用记纹鼓描记香附挥发油对离体肠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香附挥发油浓度为5μg/ml 时可抑制肠管的收缩,当浓度增加至20 μg/ml时,显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肠管收缩幅度降低、张力下降。Singh N 亦报道,香附醇提取物 20μg/ml浓度时,对离体兔回肠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

7.抗菌作用:体外试验,香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细菌无效。香附烯Ⅰ和Ⅱ的抑菌作用比挥发油强,且对宋内氏痢疾杆菌亦有效。氢化不影响其抗菌作用。香附酮则完全无效。香附提取物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8.其它作用:香附醇提取物对组织胺喷雾所致豚鼠支气管痉孪有保护作用。香附所含的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物质主要为a-香附酮(a-Cyperone)。

炮制品的药理作用1982年,王爱芳等以大白鼠离体子宫的张力和小鼠痛阈变化为观察指标,对香附生品及其不同炮制品进行了比较研究。

1.对大鼠离体子宫的解痉作用:将Wistar纯系雌性大鼠的离体子宫置于麦氏溶糟内,用台氏液保养,加脑垂体后叶素致使子宫段呈强直性痉挛,再加入各炮制品及生品的水煎液3.7×10(-2)g/ml,观察比较各香附制品对大鼠离体子宫张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上海法(按1973年版《上海市炮制规范》)及改良上海法(按1973年版《上海市炮制规范》,辅料改为米醋,不用酒。)制品的作用明显优于生香附(P<0.05),而药典(1977年版)两法则与生品无差异。

2.镇痛作用:雌性小鼠腹腔注射香附的水提醇沉液30g/kg,用热板法测小鼠痛阈,比较各类制香附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生香附与制香附,均有提高小鼠痛阈的作用,其中以改良上海法为最佳,上海法,改良药典法(依《中国药典》1977年版,但切片后每100kg香附改加米醋30kg,拌匀吸尽后焖2小时,干燥)次之,药典法与生香附则较差。

983年,王爱芳等进一步对香附炮制改进上海的用醋量、蒸和焖的时间三个因素及三个水平,以大鼠离体子宫张力、小白鼠痛阈变化为观察指标,用正交法设计并试验了各个因素与水平对香附功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醋量是影响香附质量的主要因素,用醋量20%>15%>10%。蒸的时间次之,焖的时间更次之。即用醋量以10kg醋/50kg香附为最好,蒸时间以8小时为最佳,焖时间对试验影响不大。

炮制

生香附:拣去杂质,碾成碎粒,簸去细毛及细末。制香附:将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内,用黄酒及米醋拌匀。再用砂糖,力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附倒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每香附粒100斤,用黄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四制香附:取净香附用米醋、童便、黄酒、炼蜜(加开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每生香附10O斤,用米醋、黄酒、童便各12.5斤,炼蜜6斤)醋香附:取净香附粒,加醋拌匀,闷一宿,置锅内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每香附粒100斤,用醋20斤)香附炭:取净香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雷公炮炙论》:采得香附,阴干,于石臼中捣,勿令犯铁,用之切忌。

鉴别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乙醚提取液,挥于乙醚,加醋酸乙酯溶解,作为样品液。另取a-香附酮加醋酸乙酯溶解为对照品溶液。取样品液及对照品溶液分别点干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苯一醋酸乙酯一冰醋酸(92:5:5)展开,喷以2,4-二硝基苯肼乙醇溶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桢的橙红色斑点。

归经

肝;肺;脾;胃;三焦经

性味

味辛;微寒;无毒

注意

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慎服。

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

复方

①治一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草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局方》快气汤)②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局方》小乌沉汤)③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 (《濒湖集简方》)④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⑤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浸)、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⑥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⑦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⑧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⑨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⑩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11.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二、三十丸。(《圣惠方》)12.治TUI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濒湖集简方》)13.安胎: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一钱。(《中藏经》铁罩散)14.治元脏虚冷,月候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香附半斤。醋煮,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妇人良方》醋附丸)15.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16.治乳痈,一切痈肿:香附(细末)一两,麝香二分。上二味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医学心悟》香附饼)17.治耳卒聋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18.治耵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经验良方》)19.治四时瘟疫、伤寒: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若作细末,每服二钱,入盐点服。(《局方》香苏散)20、治跌打损伤:炒香附四钱,姜黄六钱。共研细末。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钱。孕妇忌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21.治鸡眼,疣:香附、木贼各五钱。制法:加水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备用。用法:一、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再以少量药液加热,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二、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各家论述

1.《汤液本草》:香附子,益血中之气药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化去凝血,是推陈也。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

2. 王好古:香附,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多用亦能走气。

3.《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4. 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5.《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飞霞子韩矛云,香附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说、宜于女人不宜于男子者非矣。盖妇人以血用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则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故香附子气分为主药,世所罕知。辅以参、芪,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矛游方外时,悬壶轻赍,治百病黄鹤丹,治妇人青囊丸,随宜用引,辄有小效,人索不已,用者当思法外意可也。黄鹤丹方用香附一斤,黄连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梧子大。假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饮下,气病香汤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余可类推。青囊丸,方用香附略炒一斤,乌药略炮五两三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随证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血病酒下为妙。

6.《本草经疏》:莎草根,治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者,皆降气、调气、散结、理滞之所致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此女人崩漏带下,月事不调之病所以咸须之耳。然须辅之以益血凉血之药,气虚者兼入补气药乃可奏功也。

7.《本草述》:香附,主治诸证,当审为血中之气病,乃中肯窾,不漫同于诸治气之味也。故上焦心包络所生病,如七情抑郁者能开之,以心包络主血也;中焦脾胃所生病,如霍乱吐逆及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能畅之,以胃生血,脾统血也;下焦肝肾所生病,如膀胱连胁下气妨,如下血、尿血及女子崩漏、带下、月候不调等证,亦以胃脾为血之元,肝固血之脏,肾乃血之海也。此味于血中行气,则血以和而生,血以和生,则气有所依而健运不穷,是之谓生血,是之谓益气,非二义也。用此于补血味中,乃能使旧血和而新血生,即气虚而事补益者,亦借此为先导,去虚中之着,韩矛所谓去虚怯甚速之义也。按香附子类谓调气之味,不知气之为病所因不一,如痞胀喘哕噫酸噎塞,又如胃脘痛或心腹痛,《局方》概同香燥用之,或砂仁,或沉香,或蕲艾、良姜辈,止可治虚寒或寒湿之病,而火热病气者种种不一,况寒湿之久则亦化火乎,如黄鹤丹之同黄连而用,其义不可思欤。气郁多用香附,或气弱而郁者,必同补剂而用,固也;然有火伤元气以致者,又须降火之剂而此佐之,若概谓开气之郁,反以燥助火,而气愈弱愈郁矣,明者审之。

8.《本草求真》:香附,专属开郁散气,与木香行气,貌同实异,木香气味苦劣,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且性和于木香,故可加减出入,以为行气通剂,否则宜此而不宜彼耳。

9.《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又凡辛温气药,飚举有余,最易耗散元气,引动肝肾之阳,且多燥烈,则又伤阴。惟此物虽含温和流动作用,而物质既坚,则虽善走而亦能守,不燥不散,皆其特异之性,故可频用而无流弊。未尝不外达皮毛,而与风药之解表绝异。未尝不疏泄解结,又非上行之辛散可比。好古谓《本草》不言治崩漏,而能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颐谓虽不可直认为益气,而确有举陷之力,丹溪谓须用童便浸过,盖嫌其辛味太浓,以下行为监制之义。颐意调肝肾者,此法最宜。或有以醋炒、以青盐炒者,其理盖亦如此。气结诸症,固肝胆横逆肆虐为多,此药最能调气,故濒湖谓之专入足厥阴。其实胸胁痹结,腹笥CHEN胀,少腹结痛,以及诸疝,无非肝络不疏。所谓三焦气分者,合上中下而一以贯之,固无论其何经何络也。

10.《别录》: 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11.《唐本草》: 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12.《医学启源》:快气。

13. 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恍冷,消食下气。

14.《汤液本草》:治崩漏。

15.《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16.《纲目》 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女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摘录
《中华本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