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黄之证,多成于湿热,诸治发黄之方,皆治湿热之方也。乃有本阳明病,其人蕴有湿热而不发黄者,自当另议治法,而阳明篇中亦曾载其治方矣。

《伤寒论》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此节所谓脉浮者,乃病入阳明,而犹连太阳之府也。盖太阳之病,在经脉浮,在府亦脉浮,此因太阳之府蕴有实热,以致小便不利,而热之入于阳明者,不能由太阳之府分消其热下行,转上逆而累及于肺,是以渴欲饮水也。治以猪苓汤,是仍欲由太阳之府分消其热也。

【猪苓汤方】猪苓去皮、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猪苓、茯苓,皆为渗淡之品,而猪苓生于枫下,得枫根阴柔之气,以其性善化阳,以治因热小便不利者尤宜,故用之为主药。用泽泻者,因其能化水气上升以止渴,而后下降以利小便也。用滑石者,其性可代石膏,以清阳明之实热,又能引其热自小便出也。用阿胶者,因太阳之府原与少阴相连,恐诸利水之药或有损于少阴,故加阿胶大滋真阴之品,以助少阴之气化也。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