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可侵犯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中医认为先天不足是发病的根本,后天感受外邪与内伤则为发病的诱因,HLA-B27阳性(包括不同的亚型)的体质是发生AS的载体,所以说肾虚督空是该病的病理基础。
督灸,是指在督脉脊柱段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上隔药发疱灸的一种中医外治特色技术,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调和阴阳的功效,对于AS肾阳亏虚证的治疗具有其他单一疗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诊断标准
1.临床标准:①下腰痛持续至少3个月,活动(而非休息)后可缓解。②腰椎在垂直面和水平面的活动受限。③扩胸度较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减少。
2.确诊标准:具备单侧Ⅱ~Ⅳ级或双侧Ⅱ~Ⅲ级X线骶髂关节炎,加上临床标准3条中至少1条。
3.骶髂关节X线改变分期标准:
0级:正常骶髂关节。
Ⅰ级:可疑或极轻微的骶髂关节炎。
Ⅱ级:轻度骶髂关节炎(关节边缘模糊,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度骶髂关节炎(关节边缘模糊,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骨质破坏明显)。
Ⅳ级:骶髂关节融合或完全强直,伴或不伴硬化。
适应证
患者年龄在16岁~60岁,检测HLA-B27(+)的AS早、中期患者,疾病正在活动期或者检测指标尚正常而脊柱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畏寒喜暖,肢冷不温,喜热饮食,腰膝酸软,疲劳(依据AS的肾阳亏虚证)等症明显者;主要体征:骨盆分离(+),“4”字试验(+),脊柱侧弯或压痛,四肢关节处压痛点,颈和腰左右转侧不利,指地距(+),胸廓活动度≤2.5厘米,枕墙距≥5厘米。
禁忌证
1.哺乳期或崩漏的女性患者,孕妇。
2.有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及过敏体质、高血压者。
3.关节畸形活动不利的患者。
4.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合并有其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及皮损者。
技术操作方法
取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作为施灸部位。
施灸程序
:
1.选择体位:令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
2.取穴:医者用拇指的指甲沿脊柱(督脉)凸处按压“十”字痕迹。
3.施术部位消毒:以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沿脊柱常规消毒3遍。
4.涂抹姜汁:沿脊柱凸部医者按压“十”字痕迹处涂抹姜汁。
5.撒督灸粉:沿脊柱凸部医者按压“十”字痕迹点撒督灸粉呈线条状。
6.敷盖桑皮纸:将宽10厘米,长40厘米的桑皮纸敷盖在药粉的上面,桑皮纸的中央对准督脉。
7.铺放姜泥:把姜泥牢固地铺在桑皮纸中央,要求姜泥底宽3厘米,高2.5厘米,顶宽2.5厘米,长为大椎穴至腰俞穴的长度,呈梯形。
8.放置艾炷:在姜泥上面放置三棱锥形艾炷,艾炷直径如病人手指的中指中节直径,长度与姜泥一样。
9.点燃艾炷:以线香点燃艾炷的上、中、下三点,任其自燃自灭。
10.更换艾炷:1壮灸完后再换1壮,共灸3壮。
11.移去姜泥:灸完3壮后取下姜泥。
12.轻擦灸处:用湿热毛巾轻轻揩干净灸后药泥及艾灰。
13.放水疱:灸后大约3小时施灸部位自然起水疱,第2天放水疱。放水疱时,病人取坐位,以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在水疱表面及其周围常规消毒3遍后,待自然干燥后,用消毒针头或1寸毫针沿水疱下缘平刺,疱液自然流出,再以消毒干棉球轻轻滚动按压,使残留的液体充分流出。
治疗时间及疗程
督灸治疗时间:每次治疗3小时,25天~30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督灸的辅助措施
饮食要求:督灸治疗前7天开始要求患者配合饮食调节。①忌食:一切水产品、羊肉、鸡肉、狗肉,酒类,蔬菜包括黄瓜、韭菜、香菜、辣椒。②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用植物蛋白,如大豆、花生、蔬菜等等。
功能锻炼标准:最好是户外活动,行动不便者可以做室内医疗体操,以主动运动为佳。户外活动首选太极拳或者广播体操,每天坚持2次,早晚各30分钟为宜。
防治教育:主要从心理指导和规范日常起居姿势两方面进行教育。
关键技术环节
1.正确选择适应证和舒适的体位:最适合早、中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操作时要求裸背俯卧位。
2.督灸粉的组方与制作:①督灸发疱方:麝香、肉桂、杭白芍、斑蝥等9味;②督灸不发疱方:麝香、肉桂、杭白芍、全蝎等9味。各药共为细末,每份2克密封备用。
3.姜泥的制作:姜泥制成馅状。
4.艾炷的标准:艾炷不可忽大忽小,标准艾炷的直径如病人中指中节的直径,长以大椎至腰俞穴之间的长度。
注意事项
调节饮食:要求患者在治疗前7天开始调节饮食,忌食一切酒类和水产品鸡、羊、狗肉及肥甘之品,以免降低疗效或发疱过大。
排烟通畅:治疗室内应有排烟设施,及时排除艾烟,以免污染空气。
防火设备:治疗室内应准备1个水杯,贮存点燃过的火柴柄,以防火灾。
治疗后保暖:适当休息、不能熬夜和久居空调室。
发疱后的护理:起疱后在腰间放置直径5厘米,长10厘米的卫生纸衬垫,起内衣及腰带作用,保护水疱。放疱后勿须抓、挠和涂抹任何药物。
医者在操作时要密切注意患者情况,防止由于患者活动引起艾炷的脱落;患者治疗结束后,医者应嘱其缓慢坐起,并在治疗床上静坐5分钟~10分钟,以免出现体位性眩晕而摔倒。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施灸中艾火脱落,应迅速用持物钳将艾火放入水中灭火。
2.督灸治疗后特殊体质起疱过大,大如杏核。处理措施:第2天放疱后,如仍有鼓疱第3天再放1次,消毒发疱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3.晕疱:放疱时病人过度紧张,出现头晕、恶心或者胸闷谓之晕疱。处理措施:放疱时,施术者多与患者交谈,放松病人的紧张情绪,手法操作轻巧,即可避免。
4.疱痂愈合缓慢者,严格控制忌食物品,结合血常规情况,令患者调整高植物蛋白饮食,或对症处理并注意休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