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刚 河南省荥阳市中医医院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若病因相同、病机吻合时,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之一。异病同治,核心是辨证,临床上应着眼于“证”的异同,遵循“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的治病原则。在辨证同时也注意辨病,做到证与病统一,有的放矢地治疗。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是清代吴瑭《温病条辨》中治疗湿温之良方,其主要功能是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笔者临证应用三仁汤加减,异病同治250例,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冠心病、脂肪肝等,收效良好。

三仁汤中杏仁苦辛,清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半夏、厚朴行气散结,除湿消痞;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增强渗利湿热之功。诸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湿利热清,使上、中、下三焦气机通畅,而愈因湿、热所致诸症。若脏腑、经脉、气血、筋骨、关节、肌肉等被湿邪所伤,影响气机通畅可出现不同疾病,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均可直中病机。

临证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和兼见症状进行加减。如脾虚湿盛加白术、苍术或四君子汤;纳差加麦芽、鸡内金、山楂;痰湿加天南星、石菖蒲、白前、旋覆花;痰热加贝母、天竺黄、黄芩;气滞加枳实、佛手、香附、柴胡、乌药、元胡;血瘀加川芎、丹参、红花、泽兰、水蛭、三七粉、郁金等。笔者治疗的250例不同疾病患者,因其证候基本相同,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收效良好。

案一:中风(缺血性中风)

患者李某,男,58岁,以主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头晕一天”而住院。患者体胖,有糖尿病史6年。来院时神志清楚,面色暗淡,舌体胖,舌质暗,舌苔黄厚腻,脉弦滑。肝区有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阳性。头颅MRI示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塞,腹部B超示脂肪肝。中医诊为中风(痰湿瘀滞,脑络痹阻)、消渴,西医诊为脑梗塞、2型糖尿病。西医常规对症治疗,降糖、降压,并予中成药“通心络胶囊”。

上述方案治疗两日后,患者肢体麻木无力、头晕未见明显好转,面色暗淡,精神不振,稍有舌强,腹胀,纳差,大便不爽,舌体胖有齿龈,舌质暗淡,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辨证属湿热痰阻,浊气上扰,脑脉不畅。予以三仁汤加减: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天南星10克,川贝10克,黄芩15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泽兰10克,山楂2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300毫升。服药6剂后,左侧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继以上方加钩藤25克,天麻10克,数剂后主要症状消失。

案二:胸痹(冠心病心绞痛)

患者张某,男,55岁。平素喜食肥甘厚味,本次因快餐后突发心前区疼痛一小时而住院诊治。患者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汗出,精神不振,舌体稍胖,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沉而濡。心率82次/分,律齐,无杂音,血压160/90mmHg。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缺血。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西药常规及对症治疗3日后,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汗出等症状明显好转。但患者仍觉胸闷且隐隐作痛,身困乏力,纳差,脘闷腹胀,舌体稍胖,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弦滑。中医诊为胸痹、心痛(痰湿瘀阻、心脉不畅)。治宜祛湿化痰,活血通脉。方用三仁汤加减: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丹参25克,川芎25克,红花18克,元胡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三七粉(冲服)4克,焦三仙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300毫升。

4剂后上症逐渐减轻。上方去飞滑石、白通草,加石菖蒲12克,枳实9克,又调服14剂后,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已基本恢复正常,患者病情稳定而出院。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