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张明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角膜炎,在角膜病变中致盲率占第一位。目前中医临床医生治疗本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半是外用西药滴眼液或眼膏:1%三氮唑核苷(病毒唑)、0.1%阿昔洛韦、0.05%环胞苷、1%曲氟尿苷、0.1%更昔洛韦等,再加中药口服。一般来讲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抗病毒药物外用对角膜有一定的毒性,有的可引起角膜上皮损害,致使角膜弥漫性着色,有的使角膜溃疡难以愈合。有些病人单纯用中药也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无论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调皆可导致本病,但最多见于外邪。角膜属于风轮,内应于肝,而脾与肝有相生相克关系,肝肾同源,故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从病程上看本病早期以风热或风寒之邪为主,属表证;中期或顽固期以肝胆湿热或脾虚湿盛为主;后期也有虚中夹实的表现。临床一般分以下几种证型治疗。

肝经风热证

近期有外感或角膜擦伤史,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浅层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呈点状或树枝状着色,睫状充血;可伴鼻塞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认为,风性轻扬,外感或角膜外伤,风热之邪乘隙而入,故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浅层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呈点状或树枝状着色,睫状充血;风热上扰,故伴鼻塞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征。治法:疏风清热。方剂:银翘荆防汤(《中医眼科临证备要》)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板蓝根20克,蒲公英2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薄荷6克,甘草3克。头痛者,加羌活10克,白芷10克。

风寒犯目证

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浅层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呈点状或树枝状着色,睫状充血;可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认为,风寒之邪,上犯于目,与卫气相搏则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风寒之邪犯目,则角膜浅层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呈点状或树枝状着色,睫状充血;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袭表之征。治法:发散风寒。方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药物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芎6克,甘草3克。头痛鼻塞者,加白芷10克,蔓荆子10克。

肝经实热证

近期有外感或角膜擦伤史,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荧光素染色呈树枝状、地图状着色,睫状充血;伴口苦咽痛,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认为,肝经素有伏热,又感外邪,内外相搏,致肝火炽盛,故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荧光素染色呈点状或树枝状、地图状着色,睫状充血;口苦咽痛,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热之征。治法:清肝泻火。方剂: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药物组成:龙胆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生地黄20克,车前子10克(包煎),当归10克,栀子10克,泽泻10克,板蓝根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头痛者,加羌活10克,白芷10克;畏光流泪者,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

湿热蕴蒸证

角膜病变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伴头重胸闷,溲黄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中医认为,湿性重浊黏腻,与热邪胶结,留恋难除,故眼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湿热蒙蔽清阳,气机不畅,故头重胸闷;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故便溏;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蕴蒸之征。治法:化湿清热。方剂: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药物组成:杏仁10克,薏苡仁10克,白蔻仁6克,厚朴10克,白通草10克,滑石10克,淡竹叶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甘草3克。

阴虚津伤证

角膜病变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眼内干涩,微畏光,轻度睫状充血;伴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中医认为,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阴虚抵抗力下降,邪气久留不去,故眼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阴虚津伤,眼失濡养,眼内干涩,微畏光,轻度睫状充血;阴虚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属虚,为阴虚化热之征。治法:滋阴散邪。方剂:滋阴退翳汤(《眼科临证笔记》)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10克,玄参10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木贼10克,蝉蜕10克,谷精草10克,甘草3克。口干咽燥明显者,加天花粉10克;久病体虚易感冒者,加黄芪3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

中医外治本病一般以清热解毒,退翳明目为主,可用药物熏蒸等。也可结合针刺穴位,如睛明、四白、丝竹空、攒竹、合谷、足三里、光明、肝俞等。每次取局部1~2穴,远端1~2穴,每日1次。手法:交替使用,视病情虚实,酌情使用补泻。

治疗过程中要预防感冒、发热、情志刺激、日晒,注意皮质激素的运用,不用局部刺激大的眼药,防止外伤,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牛肉、羊肉、酒等。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