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

主症:胸腹痞满,食后胀闷更甚,易怒易躁、胃纳差、呃逆、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毒。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滞血瘀

主症:两胁胀痛或刺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胸闷腹胀,纳呆乏力。舌

淡红或暗红、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则:理气消滞,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大黄芌虫丸加减。

(3)脾虚湿阻

主症:脘腹胀满,胁痛足肿,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肿,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益气健脾,清利湿毒。

方药: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

(4)肝胆湿热

主症:胁下积块,腹大如鼓,黄疸日深,口苦咽干,低热或高热,小便短赤。舌红或绛,苔黄糙或焦黄,脉弦或滑数。

治则:清利湿热,解毒消积。

方药: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5)肝肾阴虚

主症:烦热口干,低热盗汗,形体消瘦,肝区隐隐作痛,腰背酸软乏力,腹水经久不退,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光剥有裂纹,脉弦数或细涩。

治则:滋阴柔肝,清热解毒。

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

2、单方验方

(1)斑蝥500个,陈皮500g,糯米500g。将糯米洗净,沥干,加入斑蝥置锅内微火炒至焦黄,拣去斑蝥,糯米研碎,将陈皮研粉,混合均匀。口服,每次5g,每日3次,饭后温水冲服,首服加倍量。

(2)水蛭、虻虫、地鳖虫、壁虎、蟾皮。仿古方大黄蛰虫丸制备,口服,每次9g,每日2次。

(3)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三棱15g,莪术15g,鳖甲30g,八月札30g,丹参15g,薏苡仁20g,茯苓12g,陈皮9g,当归12g。每日1剂,水煎服。

3、外治法

(1)玉枢丹用稀蜂蜜水调成糊状,用纱布敷于肝区肿块或疼痛明显处,48小时换药1次,连续96小时为1疗程。可止痛、消肿瘤。

(2)速效镇痛膏:生南星、生川乌、生附子、马钱子、乳香、没药、干蟾皮各30g,芦根15g,穿山甲50g,雄黄、姜黄、山慈姑各30g,皂角刺15g,麝香1g,冰片4.5g。各研成细末,混匀,用米脂和黑狗胆(4:1)调成糊状。贴敷肝区,2~3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可止痛、消肿痛。

(3)生芪60g,牵牛子20g,桂枝10g,猪苓20g,莪术30g,桃仁10g,薏苡仁60g。水煮2次浓缩成膏状,涂于腹壁皮肤1~2mm厚,上至剑突下,下至脐下10cm,两侧至腋中线,每日换1次。可消癌性腹水。

4、其他疗法

(1) 针灸疗法:主穴选章门、期门、肝俞、痞根、内关、公孙等;配穴可对症选取,如中脘、天枢、气海理气行滞,支沟疏达三焦气机,太冲平肝气横逆,胆俞补少阳经气以安神定志,足三里、三阴交健脾助胃、运化水湿等。

(2)饮食疗法

1)斑蝥煮鸡蛋:斑蝥1~2只(去头、足、翅),鲜鸡蛋1个。将鸡蛋顶端开1小孔,塞入斑蝥,用绵纸封口,隔水蒸熟。去斑蝥,吃蛋,宜饭后服,每日1个或隔日1个。连服5次,休息5日再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有破血散结结,攻毒消瘤,益气养血作用。

2)山楂炖甲鱼:甲鱼300g,山楂60g。甲鱼去内脏去头,放入山楂煮至甲鱼肉熟即可。吃肉喝汤,3日1剂。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3)黄芪猪肝:猪肝200g,黄芪50g。黄芪煮水,以此水将猪肝煮熟,取出,切片,加调料食用。可补益气血,用于肝癌气血虚弱者。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