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1年7期30页

摘要:以足三里、绝骨两穴为主治疗高血压病,同时伴有三酸甘油酯偏高,在灸治前后作了对比观察。

治疗方法

选穴:足三里、绝骨。

施灸程度:一般先灸足三里,后灸绝骨,每周1~2次,每次1穴(双穴),每穴灸1~3壮,两穴轮换,以10次为一个疗程。

方法:灸治一般采用卧位。在穴位上涂薄凡士林油膏,将米粒大小之艾炷直立于穴位上,用香点燃。如灸疮化脓,可在原穴稍向下移,继续灸治。灸疮每日更换敷料1次,一般在4~6周结痂自愈。灸后仅有焦痕、无水泡化脓者,疗效较差。

治疗效果

本文61例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经艾灸治疗后降为128mmHg,平均下降60mmHg;舒张压经艾灸后降为89mmHg,平均下降18mmHg。经艾灸治疗,无论血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3.45%。

三酸甘油酯艾灸后下降至146mg/100ml,平均下降97mg/100ml,艾灸对机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发现高血压病经艾灸后血压下降,而三酸甘油酯亦均有下降,这说明血脂的变化与血压有一定的关系。

讨论

1.我们取穴足三里、绝骨艾灸治疗高血压的依据,主要是《针灸大成》的临床经验,再结合其它文献的有关论述。

2.对三酸甘油酯,说明艾灸对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是否能使动脉硬化现象得到改善,尚须进一步研究。针灸对机体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完成的,在目前也还不很清楚。

3.在本文61例高血压患者中,伴有一侧的上、下肢或面部麻木,我们认为这是中风的先兆。经艾灸治疗后,肢体麻木有好转或消失,这是否意味着艾灸能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目前还不能说明。

4.61例高血压患者在灸后血压均较灸前下降,说明血压升降与艾灸的疼痛刺激无明显关系。

5.哮喘发作经艾灸2次后,哮喘即停止发作。这可能与艾灸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