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7):6~9

摘要:以辨证施治配合自制抗瘤中药复方“消瘤净”治疗61例肠道癌肿,疗效观察如下。

治疗方法

一、辨证施治:

1。热毒壅滞:大便次数增多,便时常常有脓血和粘液,腹部胀痛,胃纳不佳,苔黄腻,脉细弦或细数。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黄连解毒汤、四妙丸、当归龙荟丸、槐花散、少腹逐瘀汤等加减。

2.脾虚湿聚:胸闷不舒,胃纳不佳,腹部胀满作痛,大便粘液,时伴脓血,臭秽异常,苔腻或白腻,脉细涩或细濡。治以健运化湿,消肿解毒。用胃苓汤、藿朴夏苓汤、桂枝桃仁汤、木香通气散、消痈汤等加减。

二、“消瘤净”治疗:

1。组成:三七、天龙、桂枝、地龙等。2。制备:由上海中医学院制药厂加工。片剂,每片含生药1。5g100片瓶装。3。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2~3片饭后服用。

三、疗程:全部病例均以辨证施治配合消瘤净连续治疗6个月以上。全部病例在治疗期间均未应用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

疗效

一、生存期

观察结果:生存10年以上者1例,生存7年以上者2例,生存3年以上者9例,生存2年以上者18例,生存1年以上者27例,生存6个月以上者40例。

二、生存率:按直接法计算,3年生存率为30%(9/30),2年生存率为42。9%(18/42),1年生存率为58%(29/50)。

体会:

一、“消瘤净”的配伍原则:

肠道恶性肿瘤属于祖国医学的“脏毒便血”“肠覃”“症瘕”“锁肛痔”等范围。认为本病由忧思郁怒、饮食不节、久痢久泻、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毒邪侵入等,致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滞留积聚,凝结成积。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临床证实,“消瘤净”配合辨证施治进行治疗,比单纯应用中成药或单纯应用辨证施治的效果为佳。

肠道恶性肿瘤在早、中期,一般采用手术配合放化疗、中医药等方法治疗。但对于晚期恶性肠道肿瘤,或手术后复发,或虽经手术,但已有转移者,中医药治疗将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消瘤净”的功效主治符合肠道等部位的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本文61例肠道恶性肿瘤,未手术或虽经手术但已有转移或复发者共45例,占73。8%,用直接法计算,治疗结果:3年生存率为30%,2年生存率为42。9%,1年生存率为58%。可见消瘤净配合辨证施治治疗肠道恶性肿瘤有一定效果,值得今后进一步进行临床与实验的抗肿瘤研究。

二、通下法的运用:

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泻而不藏”。肠道恶性肿瘤生于腑中,有碍腑道的通畅,阻滞气血水湿的运用,而出现腹泻便下脓血,或便秘、腹痛等症状。因此,消除肠道肿块,通下腑中污浊、脏毒、瘀血等病理产物较为重要。通过各种通下法,以达到通腑祛邪的目的。邪去腑通,肠道的功能才能有恢复的可能。常用的通下法有清下、温下、润下、下瘀四法。清下,即清热攻下,适用于热毒结聚于肠中之证,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温下,即温脾攻下,适用于寒湿结于腑中,便于脓冻之证,常伍用炮姜、木香等药;润下,即润燥通下,适用于肠中津少,或血亏,或气阴两亏而便闭者,常用生地、当归、火麻仁等药下瘀,即攻逐下瘀,适用于腹中疼痛固定不移,大便变细等症,常用乳香、没药、当归、丹参、赤芍、莪术等药。

三、升提法的运用:

肠道不单单属于中医的腑“肠”,而且有部分功能属中医的脏“脾”。脾的特点之一是主升清气,主运化。恶性肠道肿瘤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正气虚弱表现,主要是脾虚,且以脾虚清气不升为多见,尤其是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所以,健脾益气必须注意升提清气,如配伍黄芪、柴胡等药。

四、注意升提与通下的有机结合:

由于肠道既属中医的“腑”,又属中医的“脾”,因此在生理上就有升降相因的问题。腑气宜通,宜降,泻而不藏;脾气宜守、宜升,藏而不泻:治疗时必须注意调整阴阳,升降适宜,把升提法与通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必须注意:①“升”时不妨碍“通”,“通”时不妨碍“升”;②邪盛、毒壅时,以通下为主,正气虚弱、脾虚气陷时,以升提为主;③“通”、“升”亦可并用。这看来矛盾,实际上在某种情况下,符合病因、病机,各有所用,并不矛盾,如黄芪汤加柴胡、升麻治气虚下陷、肛门坠胀、便秘者即是一例,但须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