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结肠部溃疡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纤维结肠镜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其发病率明显上升。本病多属中医“泄泻”、“肠癖”、“滞下”等范畴。

金师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其标在肠,其本在脾。脾主运化,为化生之枢纽,若脾运失职,湿从内生,蕴而化热,湿热下移,蕴结大肠,肠道气血凝滞,壅而生脓,腑气传导错乱;或脾虚统摄无权,血溢肠中,与内蕴之湿热相搏,化为脓血则见腹痛腹泻、便下粘液、脓血等症。目前中医界对溃疡性结肠炎报导论述颇多,见仁见智,各有所长,其中也不乏从脾而治者,然以重脾阳虚、脾气虚者居多。金师经长期临床观察探索,发现本病因脾虚邪盛或失治误治,往往成迁延不愈之慢性泄泻,脾为中州之府,运化水谷精微,今脾气、脾阳虚,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功本已失常,复加长期泄泻,伤津耗液,脾阴必定日见耗伤,脾阴不足使脾脏本身失于充养,导致脾之升清降浊功能进一步衰减,导致泄泻日重一日,至此,脾阴虚反过来又成为泄泻进一步发展的病因。因此,保护和滋补脾阴,使脾脏得到充分滋养,才能在温养脾阳、补益脾气的同时,使脾的运化功能恢复正常。犹如炉中炭源将竭,理当先添炭源,复以扇给其氧,方能使星火再成燎原之势,反之若仅给其氧,则必为短暂一燃。

故治疗上金师强调不能滥用误用清热解毒之品、苦寒止痢药物,以免雪上加霜,使脾阴进一步耗伤,特别是病程较长迁愈者,更当慎之又慎,免犯虚虚之戒。遣方用药金师多以自拟益脾滋阴汤为基础方。方中黄精、太子参、沙参、白芍滋养脾阴;山药、黄芪补益脾气;补骨脂、附子温振脾阳,从而使脾阴得充,脾气得升,脾阳得振,再结合临证具体症情作适当增损,常使反复不愈之泄泻得以好转痊愈。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