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1961年11月23日。积年饮邪内伏,乃肾阳衰退所致。近日来午后形寒,咳嗽痰多。脉沉弦,舌白。治投温阳化痰宣邪。

处方:制附子4.5g 制川厚朴3g 补骨脂9g 葱白头3枚 川桂枝4.5g 陈皮3g 炙紫菀9g 大红枣2枚 淡干姜3g 制半夏4.5g 光杏仁9g 5帖。

复诊:12月10日。停药旬余,营卫未和。形寒恶寒,入暮加剧。咳嗽气促。脉仍沉弦,舌苔白腻。正气虚馁,痰浊逗留。续投温阳和卫。

处方:川桂枝9g 炙甘草1.8g 炙紫菀9g 白芥子(炒)9g 淡干姜3g 焦白术9g 制附子4.5g 光杏仁9g 制半夏4.5g 莱菔子(炒)9g 5帖。

复诊:12月16日。连投温运卫阳,入暮尚形寒。高年阳衰气虚,再投扶阳益气,佐以化饮。

处方:制附子6g 肉桂片1.8g 制半夏4.5g 炙甘草2.4g 北细辛2.1g 焦苍术4.5g 莱菔子(炒)9g 淡干姜3g 补骨脂(盐水炒)9g 东白芍(炒)4.5g 大枣5枚 5帖

注:服后形寒恶寒、咳呛渐消,嘱常服黄芪膏,以固其本。

按:望七之年,阳气已衰,卫外不固,寒邪易感。感则恶寒而引动伏饮,故咳嗽痰多。方用温阳和卫,涤痰化饮,乃标本兼顾之治。病既静止,故嘱服黄芪膏,以固其本。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