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1997年6月12日。

主诉:反复咳嗽6~7年,发作2月。

反复咳嗽6~7年,遇冬好发。咳则半年不愈。刻诊:咳嗽痰白而多,状如泡沫,面浮,肢肿,伴自汗乏力。舌象:舌质胖苔白腻。脉象:脉小滑。

检查:听诊两肺呼吸音低,未闻明显干湿罗音。

实验室检查: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

辨证分析:脾虚痰湿贮留,肺失宣肃。

治则治法:健脾利湿,化痰止咳。

处方:黄芪15g 防风9g 防己9g 苍术9g 白术9g 米仁18g 猪苓12g 茯苓12g 青皮9g 陈皮9g 赤芍18g 白芍18g 桃仁9g 芦根30g 七剂

中医诊断:咳嗽,喘肿(脾虚痰湿型)。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二诊:1997年6月19日。

咳嗽减轻。前方加车前子18g 陈葫芦30g 14剂。

三诊:1997年6月26日。

药后患者咳嗽痊愈,浮肿消退,胸闷自汗缓解。

按:患者年老体弱,久咳不已。邵老根据患者咳嗽吐痰如泡沫伴面浮、肢肿、自汗乏力、苔白腻、脉小滑,认为脾虚是主要矛盾。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补土可以生金。故选用黄芪配防风,健脾调卫,用防己配米仁,猪苓,茯苓,陈葫芦,车前子健脾化饮,平喘止咳,并可消除肺野水肿及脸面、下肢浮肿。合用赤芍、白芍、桃仁使肺部郁血畅通。故此肺野轻清,浮肿消退。久咳得平。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