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瑞舫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为何称之为“中医”,则很少有人考证。早在《后汉书》中有“诸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记述,这可能是能找到的最早的关于“中医”的记载。

其实在传统思想观念中,“中”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常用的思维方式,即“中和”思维。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中”则失和,而调治之法就是补偏救弊,调理阴阳以“执中而致和”。所以中医治病常被叫做“调治”,因为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调理气血阴阳,纠偏执中,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而调治之法,可谓是中医学的神髓。所谓善诊者未必善治,正是这个道理。

今天路老看了一个高龄的患者。赵某,女,81岁,患糖尿病9年,近期出现双下肢发凉,足趾麻木、刺痛,伴有腰痛,口干渴,饮入即尿,汗出,失眠多梦,耳鸣,情绪低落,大便溏薄不爽,舌体胖大,舌质暗红,脉沉弦细,双侧趺阳脉减弱。路老一边询问病情,一边自言自语道:饮入即尿、脚凉、麻木,情绪低落,大便溏薄,一派阳虚之象。

说到这里,我想,路老可能会用阳和汤之类温阳通络的药物,正猜想着,路老写下治则:益气养血,温补脾肾。药用:生黄芪15克,炒麦冬12克,黄精12克,五爪龙30克,五味子6克,当归12克,桂枝5克,赤白芍各12克,通草10克,生山药15克,制何首乌12克,炒白术12克,红花10克,鸡内金12克,石斛12克,怀牛膝12克。

看后处方,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说阳虚,为什么用药却以益气养阴为主,唯一有温阳作用的桂枝只用5克,正想着,有一位学生已经按耐不住,先问了。路老说,这个病人已经81岁高龄,患糖尿病9年,是气阴两虚日久,阴损及阳,高龄患者,久虚不能峻补,须益气养阴,佐以温通,缓缓补之,不能用味厚纯阳之品,否则耗伤气阴。

《内经》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如果用附子、肉桂等气味俱厚者,势必耗损气阴,不胜药力,而反出现不适症状。所以用益气养阴为主,少佐以温通之桂枝,通行表里,燮理阴阳,使气血充盛,阳气自复。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