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是“辨证论治”,所以“证”为中医精华所在,但西医对证不了解很难接受,这样既影响中医事业发展,又影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沈教授为此进行不懈努力,以大量的临床实例和科学实验,取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之长,认为对于某一个病种或某一个病人,在深入了解其病因、病理、生理、生化的特殊变化以及疾病发展中的证型演变,从中、西医两个方面理论高度辨别剖析,在病与证处找结合点,取长补短,明确现象与本质,从病证处找结合点,或舍病从证、或舍证从病,病证互参,能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如无黄疸型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病是内科常见病,多见病毒感染后肝细胞炎性肿胀以致肝内血流不畅肝脾肿大等病理变化,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用保肝姑息疗法,许多患者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发展为肝硬化。中医认为肝病是由于湿热内蕴,或肝郁气滞致气血运行不畅久之可入络形成症瘕结聚。沈教授认为肝病多由湿热蕴结肝胆引发,湿热之邪又易耗气阴,气阴受损使肝病愈加缠绵难愈,久则症瘕结聚形成。湿热之邪不去,患者难以康复,针对这种情况,沈教授根据中医治病求本的治则,舍病从证,确立清热利湿、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则,辨证用药。若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病兼有活动性变化ALT升高者,临证以湿热多见,当先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丸加垂盆草、板蓝根、茵陈、虎杖、广藿香等,待ALT降至正常,湿热化解后再选用补气的党参、黄芪,养阴的鳖甲,补血活血的当归、丹参,清热燥湿的苍术、陈皮,如B超提示肝内光点增粗密,或有肝硬化,或有脂肪浸润趋势,取《金匮要略》下瘀血汤之意,或选桃红四物汤,加软坚的鳖甲、炮山甲、牡蛎等药调治。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活血化瘀药具有抗纤维化作用。按上法进行治疗病情往往能得以有效控制,有部分患者还能在短时间内肝功能恢复。再如慢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的增殖型、混合型,在中医辨证归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多见,但按此证论治,在消除蛋白尿的效果方面收获甚微。然而通过从西医对其病理认识是由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致管腔狭窄,并有纤维蛋白栓子的阻塞等变化。虽然其临床并无明显瘀证的现象,但从其病理机制来分析其有瘀证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舍证从病,用活血化瘀兼以清热凉血法治疗,使尿蛋白流失得以明显改善。

沈教授以西医的“病”为径,中医的“证”为纬,在径纬交叉处找到中西医结合点,提出辨病和辨证灵活结合的学术观点取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之长,或舍病从证、或舍证从病、或病证互参具体方法,一方面改变中、西医简单相加局面,更重要的是弥补中、西医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有效地提高中医识病与治病水平,同时为发展中医,开创中西医结合道路及形成中西医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