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王玉润教授五十年论医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P.25~26。

摘要:传染性肝炎是由于一种比细菌要小得多的病毒所引起的肝脏疾病。由于这个病对肝脏可造成损害,严重的甚至死亡,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很大。因此,最要紧的是怎样来预防。目前都认为这种病的传染途径是口,其次是呼吸道。我们看到的病例中,有许多是同一托儿所,有的或者是同胞姐妹兄弟,因为他们日常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接触,通过玩具、书本、食物、便器等传染。所以早期发现病人,早期立刻隔离是极重要的问题。

本病的早期症状,为食欲不振,一般有轻度或中等程度发热,少数有高热、倦怠、精神疲乏、胸闷、恶心、呕吐、肿、右肋下胀满、嗜睡等,很容易和一般胃肠病、伤寒或上呼吸道感染等混淆;有的因为腹痛阵阵、肝区压痛很厉害,再加上发烧、呕吐、烦燥,甚至很像阑尾炎。所以最好能早些请教医生,通过化验和检查,那么诊断很快可以肯定。

其实,祖国医药中对本病的治疗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几千年来历代中医文献上对本病积累了很多经验,像《内经》中对黄疸的描写,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外感黄疸等,广泛地讨论了由各种急性感染而引起的伤寒发黄。许多具体生动的记载和现代传染性肝炎的典型症状无多大差异之处。在儿科范围中,对小儿黄疸的记述,除了新生婴儿黄疸外,并都着重于传染性的黄疸。金元时代的医学者,像朱丹溪等都认为;这种黄疸是由于“湿热”而成;以后罗天益等都将这类黄疸列入“阳黄”范围中去。所以采用中医治疗“阳黄”,就是“利湿热”这种方法来治疗传染性肝炎,是最适当的。

我们第十一人民医院小儿科就选用治疗“阳黄”中最著名的处方,茵陈蒿汤冲服五苓散,以及和中茵陈汤,治疗69例小儿传染性肝炎,获得100%治愈率。并且症状消退极快,发热、呕吐、胸闷、胃呆、肝区压痛等,都在3~4天内消失;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等,也都在两星期内恢复正常。所耗药费,每人每天平均只有五角。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