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日期:1994年7月5日

中上腹灼热样疼痛2月。胃脘痛时缓时剧痛无规律,呈烧灼样疼痛。口干喜凉饮。胃肠钡餐造影示:幽门管增宽,球部呈伞样变形。脉弦苔少舌偏红。诊断:胃粘膜脱垂。此为肝胃郁热、肝火犯胃。治拟清肝和胃、解郁热、和胃气。

生地12g 黄芩9g 绿萼梅9g 白花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 银花12g 知母9g 八月札9g 赤芍、白芍各15g 天冬、麦冬各12g 石斛12g 丹皮9g 蜀羊泉15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茯苓12g 佛手9g 垂盆草15g

复诊:上药先后服用20余剂,胃中烧灼感消失,疼痛也缓。连续服用4月,复查胃肠钡餐造影,唯幽门管稍有增宽外,余均正常。

按:胃粘膜脱垂常见的有阴虚型与气虚型两类。阴虚者以烧灼样疼痛为主症,本例即是,治以一贯煎加减。而气虚型则以胀为主,食入尤甚,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本例在养肝阴的基础上加理气而不伤阴的药物如绿萼梅、八月札之类。气虚型用补中益气外可加金樱子30g,用以增加粘膜对肌层的附着力。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