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淡××,女,62岁。

初诊:1995年12月15日。因反复左鼻塞、流涕7年,检查发现左中鼻道乳头状新生物入院。X线华柯氏位摄片示“左上颌窦软组织影”,于12月20日局加表麻下行左中鼻道新生物摘除及筛窦开放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左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理号:95-3662)。舌质红,苔薄,脉细滑。证属肺气不宣,肝脾气滞,血瘀痰凝。治拟宣肺化痰,疏肝健脾,理气散结。藿香9g 陈皮9g 蚤休9g 丹皮9g 丹参9g 仙鹤草15g 浙贝母9g 柴胡9g 牡蛎30g 夏枯草12g 生白芍12g 木馒头15g 天花粉12g 米仁30g 莲子肉15g 炒荆芥9g 桔梗4.5g 生甘草3g。

复诊:七剂后,左鼻通气好,涕少,左中道洁,苔脉同前。守方再进。14剂后,无不适,遂在原方中加天冬、麦冬、玄参、熟地、郁金、茯苓、枳壳,连续服药半年。1996年6月27日复查,左鼻通气好,嗅觉正常,无鼻涕,鼻腔洁,未见新生物。X线摄片示:双额、筛、上颌窦透光好,未见明显窦腔扩大及骨质破坏。停药观察。

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医认为是由于肺脾肝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日久形成赘瘤。故本例以调整肺肝脾为基础,加仙鹤草补气消瘤,荆芥散瘀血、破结气,是先师不同常法之治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之经验用药,临床用之获良效。

31、蒋××,男,33岁。

初诊:1996年10月,因右鼻塞,多脓涕,头额胀痛反复10余年入院。患者10年前曾行“右鼻息肉”摘除术,病理性质不详。术后仍经常鼻塞、流脓涕及头痛。1996年因头痛加重持续鼻解,外院检查见右鼻腔充满新生物,鼻中隔偏曲,CT摄片示“右鼻腔、上颌窦、筛窦软组织影”,予鼻中隔矫正及鼻内新生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不到2月,鼻塞又起,头额胀痛,检查示右鼻腔内肿瘤复发,建议作鼻侧切开术。患者惧怕术后面部有疤痕,影响外观而拒绝鼻外手术,遂来我院就诊,入院于1996年10月在显微镜下行右上颌窦进路鼻腔、筛窦、上颌窦肿瘤摘除术,术中见上颌窦筛窦及鼻腔内大量乳头状新生物。术后病理同前。术后仍有脓涕,心烦急躁,检查见双鼻腔粘膜红肿,舌红,苔腻,脉弦滑。证属肺经蕴热,肝郁化火,痰浊湿热凝聚鼻窍。治拟清肺平肝,利湿通窍。藿香、陈皮、蚤休、丹皮、丹参、仙鹤草、山慈菇、黄芩、米仁、夏枯草、生白芍、天花粉、白芷、木馒头、桔梗、生甘草。随证加减。间断服药1年余,症状全部消除。1998年4月10日,鼻窦CT复查:鼻腔、鼻窦未见肿瘤复发。头痛未发,无流涕,鼻腔光滑,无新生物。

按:本例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属肺经蕴热,肝火偏亢,痰湿阻滞,故以清热宣肺,平肝泻火,祛痰散结为主,方中山慈菇能消坚散结,化痰解毒,长于消瘤,多用于治瘰疬结核,也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之要药。

32、王××,男,38岁。

1990年起右侧鼻塞,检查发现右鼻息肉,在当地医院两次行鼻息肉摘除,术后不久鼻塞又起,鼻内息肉复发。1995年5月鼻窦CT示右鼻腔、筛窦、上颌窦充满软组织影,活检,病理证实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外地某大医院予右鼻侧切开术,术后二月症状复发,检查见右鼻内充满灰白色乳头状新生物。1995年10月在我院显微镜下右鼻内乳头状瘤摘除,创面涂以铬酸。术后鼻腔宽大,干燥,痂皮多,舌质偏红,苔薄,脉细弦。证属气阴两虚,气滞痰凝,于益气养阴,化痰散结。南沙参、北沙参、百合、生白芍、夏枯草、天花粉、天冬、麦冬、山慈菇、牡蛎、黄芪、陈皮、川芎、木馒头、桔梗、生甘草。另予大补阴丸,每次9g 每日两次,吞服。

上方带回江西,连服一年余,1996年10月随访,鼻内光,未见新生物复发。1997年8月21日鼻窦CT检查,未见鼻腔鼻窦新生物复发。

按:本例经多次手术,鼻腔宽大,易干,手术气血两伤,鼻膜失养,故治以益气养阴为主。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