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郭某,男性,57岁。

原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经常波动在180-195/110-120mmHg,主诉头晕头痛,手足麻木,口干耳鸣。诊得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偏弦。测血压180/110mmHg,心率84次/分,律齐。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化验血总胆固醇6.0mmol/L,甘油三脂3.8mmol/L。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Ⅱ期,高脂血症。中医辨证:肾水不足,肝木偏亢。治宜滋水涵木,降火潜阳。处方:黑芝麻、制首乌、甘枸杞、女贞子、嫩钩藤(后下)、粉葛根、紫丹参各30克,菟丝子、淮牛膝、桑椹子各15克,白菊花、嫩钩藤30克(后下)、黄芩各10克。上方服用1月后,眩晕、头痛、肢麻均消失,耳鸣口干减轻,舌质,红改善,脉弦得缓。血压稳定在135/90mmHg。复查血总胆固醇4.2mmol/L,甘油三脂3.2mmol/L,均较治疗前改善。

按:高血压一病,先生认为病变在肝,发源在肾。阴虚为本,阳亢为标,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先生曾系统观察155例高血压病人的症状、脉舌,均为肝肾阴阳失调的征象。因此认为本病肾阴虚为源,肝阳亢为果。故而在本病的治疗中,先生喜用黑芝麻、甘枸杞、桑椹子、制首乌、菟丝子以滋养肾水,而以钩藤、菊花、黄芩以平肝阳。肾水得滋,肝木得养,病人机体内环境调整,疾病自然告愈。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