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上海中医杂志1986年第9期40~41页

摘要:一、秦汉以前这是中国口腔医学的起源时期,对牙齿的发育、生理、病理、症状、病名、病因、治疗方法、方剂药理,以及口腔疾病的预防等方面,都有极为丰富的记载。

我国古代对于口腔疾病的认识和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三世纪殷王武丁时代。据甲骨文记载,当时口腔疾病大致分为疾口、疾齿、龋齿、疾舌、疾音等项。在世界上是相当早的。

关于牙齿发育规律以及牙齿与内脏相关的认识,我国二千多年的医学典籍《内经》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明确地指出了牙齿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病理现象与“肾”有密切的关系。口腔的生理、病理与肾、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些都是中医口腔医学的理论基础。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汉代已经采用砷剂来治疗龋齿。此法比欧美用砷剂治疗龋齿(公元1836年)要早一千多年。

二、魏晋隋唐时期这是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时期,突出是我国已有口腔外科手术,用汞合金补牙以及发明了牙刷、牙签等先进的口腔医学技术和保健器具。从现存当时几本主要医著中可以体会到对口腔科疾病分类已很详细,如口腔疾病分为口病、舌病、唇病、齿病;对某些症病也有生动的描述,治法丰富,除了内服药、针灸、手术之外,尚有含漱法、咬法、敷药法、薰法、熨法、充填法、揩齿法等。

根据唐代的医事制度,“耳目口齿”科(五官科)已列为专科。

三、宋金元明时期这是中国口腔医学的成熟时期,口腔科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科目(元代),已有口腔医学的专著,发明了植毛刷和比较熟练的镶牙术。

对口腔疾病的病因和症状学方面的探讨有所深化。张介宾总结齿病有三因,即火、风和肾虚。明代对病例医案的记载描述日趋周详。

在宋代我国已有了“镶牙术”和“牙刷”。欧州在公元1722年才记载有植毛牙刷,可知当时中国口腔医学在口腔矫形术和口腔卫生方面处于世界口腔医学的领先地位。

元代将医学分为十三科,更把五官科再分为“眼科”、“咽喉科”和“口齿科”。

这一时期对口腔医学有较大贡献的是医药家李时珍,李时珍对口腔科疾病除了用内服汤剂之外,还总结了揩、煎嗽、咬含、塞孔等20余种治疗方法。第二,对口腔疾病在病名、病因、病机、辨证等方面的认识较前人有所提高。他把口腔疾病分为“唇”、“口舌”、“牙齿”三大类,三十余种。指出龋齿者都有嗜好甜食的习惯,甜食损伤牙齿。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