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疫病,也是我国甲类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约为30%~100%,民间俗称“黑死病”。

鼠疫在历史上劣迹斑斑。有研究者认为,公元6世纪的全球鼠疫流行导致1亿人死亡和东罗马帝国的衰退;14世纪的全球鼠疫流行,在欧洲导致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4。在中国,崇祯十七年(1644年)之前的数年中,山西、河北、北京都出现了症状类似于鼠疫的瘟疫,其发源地之一是山西的兴县,杀伤力甚强。例如崇祯十六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甚至有研究者称,此次疫情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鼠疫一般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每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后,曾经从它身上吸食到有鼠疫菌血液的跳蚤就会离开死鼠,继续寻找其他活体动物吸血,于是就发生了传染。如果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了人,人就会染上鼠疫病。

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二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速度非常之快;三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鼠疫。潜伏期为数小时到3天不等。各型鼠疫早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一般为急起的高热、衰竭、出血倾向、意识模糊、头痛及四肢剧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根据传播途径不同,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和轻型鼠疫等类型,可互相交叉发作。其中,腺鼠疫最为常见,而最凶险的则是肺鼠疫,由于肺鼠疫毒力最强,除了通过跳蚤,还能通过飞沫在人之间传播,所以病死率最高。肺鼠疫潜伏期很短,感染24小时内就会发病,患者会喷射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由于鼠疫大多通过鼠疫宿主传播给人类,因此要尽量避免接触鼠疫宿主。(夏连续)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
{__SCRIPT__}